建筑美学是什么意思


金彩辉

在传统建筑艺术中,藻井被视为美学与建筑学的完美结合。那么,何为藻井呢?在古代的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中,藻井特指大殿宝座上方凸起的独特结构。它可呈方形、圆形或多边形,周边缀以精美的纹饰、斗拱、雕刻及彩绘,如同一把高耸的伞或一座华丽的盖头。

正如《梦溪随笔》中所提到的别名“绮井”或“覆海”,当我们在古老的殿堂中抬头仰望,那便是历史的长河与美学的独特韵味。东汉时期的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详细描述了木构藻井的华美:“圆渊方井,反植荷蕖。发秀吐荣,菡萏披敷。”这段描绘让我们看到了以木条搭建的天井和天井盖板上的圆形装饰,其表面绘有荷花的美丽景象。

在宫殿、亭台楼阁的穹顶之上,藻井以其精妙绝伦的工艺展现了建筑的辉煌与瑰丽。它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穴居的通风采光口,或许是先民们用树枝或石块堆叠而成的原始形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丰富,藻井从实用性建筑构件逐渐发展成为装饰性建筑构件,其形态从简单到繁复,从疏朗到繁密,从单一到多样。

从汉代至明清,藻井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千年的乐章。最早的藻井实物在汉代画像石墓中被发现,有覆斗式和斗四两种形式。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藻井上开始出现具有西域艺术风格的新纹饰。隋唐时期,藻井由平面的斗四造型转变为凸起的宝盖式,这种形式在敦煌莫高窟和云冈石窟中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宋元时期的藻井以斗八形式为主,其形制更加繁复。而到了明清时期,藻井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出现了圆形、外圆内方等多种特殊形制。

北京的隆福寺正觉殿明间的藻井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座藻井外框为方井,方井内雕刻着云纹构件。而方井之内的圆井则由六层主框架叠落而成,每层都细雕着云纹图案。整座藻井上立着楼阁宫阙廊庑,工巧至极,使殿堂空间仿佛无限向上延伸直至苍穹。它不仅展现了古人“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也成为现代人们欣赏古代艺术匠心独运的佳作。

如今,作为传统建筑的典型装饰元素,藻井在现代建筑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随着中式建筑的兴起,藻井不仅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创新运用,而且在装置艺术、服饰图案、工艺设计等方面都能见到其经典的元素。在堂的宴会厅顶部装饰中,就融入了敦煌莫高窟藻井的风格;在江西吉安的高铁主站房顶棚设计中,也取材于宗祠藻井构筑。还有文创产品如冰箱贴等以藻井为原型,借助精美的设计让藻井走进现活,也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传统建筑构件的美学和文化价值。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实用还是审美,藻井都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精美的工艺,见证了建筑的辉煌历史和现代的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