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简笔画 儿童画
本文原创于:艺术与设计中心
微信号:artdesign_cn_org
年画,寄托着时光的温暖回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保存着那幅色彩斑斓、喜气洋洋的年画。
年画,是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的载体,是数代人最深刻的传统记忆。在文化的认同中,我们应唤起和重构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年画,记忆中的年味情怀
历史长河中,民间对年画有着不同的称呼:宋朝称之为“纸画”,明朝则为“画贴”,到了清朝则被称为“画片”。直至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的文章中提到了“贴上年画,逗乐孩童”,从此年画便有了定名。
现今,无论在何处,人们都习惯性地简称为“年画”。
天官赐福的象征
年画的内容主要表达了人们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特色和乡土气息。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等,主题多样,包括神仙故事、历史故事、戏剧人物等。
其中,“莲(连)年有余”是家家户户喜爱的年画之一,可爱的娃娃抱着鲤鱼,周围装饰着莲花和莲子,形象生动,寓意吉祥。
似乎只有这些象征着吉祥富贵的年画装饰,才能唤起我们记忆中的年味。
千年传承的年画艺术
年画经过千年的发展,最常见的主题离不开“新春”和“喜庆”。虽然喜庆吉祥是年画的主旋律,但门神像、童子像与年画的等号关系,只是我们的传统印象而已。
不同空间的年画风情
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的《四美图》,描绘了汉、晋两代的王昭君、班姬、赵飞燕、绿珠四个历史人物的美丽形象。多数年画作为门画使用,寄托着“神祇护宅”的观念。大门上通常会一对武门神,如神荼和郁垒、尉迟恭和秦叔宝等。
如今在客厅,也有兼具颜值与内涵的年画,如《一团和气》、《福字图》等。卧室里常见的有《龙凤呈祥》,新婚夫妇则会有《麒麟送子》等年画。儿童房里则适合张挂《五子夺魁》、《琴棋书画》等寓意美好的年画。
时代变迁下的年画艺术
宋代的年画以门神、门画等为主题,一年一换,百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辟邪除灾,祈求新年的福祉。明代时,人们对钟馗逐渐淡化,而更加期盼家庭幸福、子孙昌盛。寓意吉庆祥瑞的绘画开始流行,年画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民国初年出现了月份牌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新年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如今的我们可能已经较少关注年画,但那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年画形象依然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中。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年画将以一种全新的现代形式再次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本文出自:艺术创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