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希望


近日,在社交平台上,有家长发文称,在某上海幼儿园的家长会上,园方表示将从中班开始挑选孩子进入所谓的“理科班”,并公布了班型、课程及收费等信息。在11月12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联系涉事幼儿园时,工作人员却否认了网传课程的真实性,并表示不会开设相关课程。这一情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近年来,幼儿园教育逐渐“小学化”的现象,在社会的密切关注及有关部门的严格核查下愈发引起注意。经过查实,涉事幼儿园所谓“AMC理科班”的情况并不属实。这起事件引发了深入的思考:对于部分地区出现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趋势,以及部分家长对此的追求和热捧,都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在我们大多数成年人的记忆中,幼儿园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老师们教授的也是一些基础常识。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一股“提前教学”的风气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即使是幼儿园也难以避免。

在许多家长眼中,越早让孩子学习未来的考试知识,就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领先一步。这种心理被一些不规范招生行为所利用。出现了小学生提前学习初中知识、初中生提前学习高中知识,甚至学龄前儿童学习小学知识的现象。相比中小学,幼教机构在监管上稍显薄弱,更容易迎合家长需求,创造各种名目的课程来牟取利益。

从短期看,“提前教学”或许能让孩子在某些阶段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本质上,这种方式并不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或能力,只是通过压缩时间的方式,让孩子成为“应试机器”。从小学到高中的每个教育阶段都有其课程大纲,按照大纲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是最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

对于有特殊天赋的孩子,家长可以在不影响学校和幼儿园教学的前提下,自行探索家庭教育。但为了保护大多数孩子的健康成长,免于过重的学习压力,我们应该在各级教育机构中抵制“提前教学”的风气。

事实上,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最近,《国学前教育法》通过并明确规定幼儿园不得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也多次发文制止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我们期待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有效扭转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

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表示:对于3到6岁的儿童来说,他们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不具备理解抽象文字符号的能力。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不仅会剥夺孩子的快乐童年,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身心健康发展。将加强专业指导、加大社会宣传、强化规范监管。

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够出类拔萃。但对孩子来说只有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最根本的。因此家长们需要尊重教育规律、克制过分要求并让孩子按照正常发展轨迹成长;各级教育机构也应为未成年人提供科学合理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学习并展现他们的天赋与才能。

这一系列的问题及努力源自社会对教育未来的高度关注和期许只有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才算是真正实现了家庭的期待也是对孩子们未来负责的最好表现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