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笔记读后感800字
《山中岁月笔记》
清晨,我推开斑驳的木窗,只见山间的雾气轻轻掠过屋后的翠竹林。老狗阿黄在木门前伸了个懒腰,它的尾巴扫落了几滴晨露,那露珠恰巧溅落在青石板上刻有的“岁月留痕”四个字上。这座宅院,是我曾祖父留下来的老屋,经过三代人的生活痕迹,门框已经被磨得油光发亮。
从屋檐的角落望去,四周的山峦就像未曾收拢的翡翠屏风。稻田中泛起的绿色波浪在涌至石阶前时,仿佛知晓礼节般地退去。稻穗尖上还挂着昨夜的新雨,当阳光洒落,那些雨珠便化作银色的珠子,在地面跳跃。溪流上的木桥仿佛被岁月熏染,显得黝黑。当我弯腰取水时,忽然看到桥洞下映照着半轮太阳,原来是柳枝太过殷勤,把它的倒影绣在了水波之上。
当灶屋内飘出艾草糍粑的香气时,我正好蹲在井边淘洗着米粒。紫燕从晾衣绳上掠过,它的尾巴剪碎了晾晒的棉布。村口传来阵阵铜铃声,放牛的老七爷依旧在晨雾中唱着山歌,歌词随风飘散,断断续续的声音反倒让人觉得更加动听。
午后时分,蝉鸣声如同酿酒的原料般浓烈,我在老桑树下铺开了竹榻。棋盘上的楚河汉界虽然已经褪色,但隔壁的二叔公却总是说看得十分真切。他布棋时喜欢捻着白须沉思,仿佛每落一子都关乎着世间的兴衰。小侄女拿着狗尾巴草追逐花猫,惊起了满地的绒毛,比柳絮还要早地预告了春天的深入。
当暮色覆盖山脊时,晒场上传来了新麦的焦香。金婶子们提着竹篮挨家分发桑叶,因为今年的雨水充足,蚕宝宝们长得滚圆。不知哪家先点燃了灶火,青烟袅袅升起,转眼间七八处炊烟都在空中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
当祠堂前的晒谷场亮起汽灯时,蛙鸣声突然消失。三太公拿出珍藏多年的红曲酒,月光下启封,酒香四溢。年轻人搬来长凳围成一圈,新摘的枇杷浸在井水里,酸甜的味道正好解了腊肉的咸香。
山风掠过晒场的箩筛,扬起了些许谷糠。我数着天上的星辰往家走,草鞋上沾满了带着露珠的泥土。阿黄在竹篱边沉睡,尾巴依旧会下意识地拍打仿佛存在的飞虫。瓦片上滴下的夜露发出滴答声,让我恍惚间分不清,这是今夜的更漏声,还是三十年前那个孩童数过的星辰。在这座山中,每一刻都充满了故事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