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泉让水是什么意思


吉林市北山历史文化探秘

在吉林市的北山,不仅仅有历史悠久的九龙山传说,更是一片充满历史文脉的文物保护区。紧邻北山九龙门的景地,坐落着一处充满故事和意义的建筑——廉泉井。

这口井的起源可追溯至民国时期的1917年,当时它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廉泉让水”。在民间,关于这口井流传着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据传,“廉泉”之名源于清朝时期的一位吉林城清廉。他因长期劳累而病重,多方治疗无效。一日,他在北山庙会中口渴,偶然饮得北山的泉水,感觉神清气爽。此后,他每日都来此饮水,竟然逐渐恢复了健康。此后,吉林城的泉水便有了治疗百病的传说,众多百姓纷纷前来取水治病。

更为有趣的是,传说中有一位贪婪的也听闻了此泉的神奇效果。他命家人前往取水,但泉眼却对他们关闭了门户,无论怎样都无法取出一滴水。这位因此气急败坏,最终病重离世。百姓们戏称此泉有善恶之分,对于清廉行善之人会涌泉相助,而对于贪婪之辈则枯竭不予。“廉泉”之名便由此而来。

而“让水”的故事则是另一段流传久远的佳话。在吉林城遭遇大旱、松花江断流之时,这口泉水也日渐减少。一天,两位男青年因打水发生争执,眼看就要动手。一位姑娘上前劝解,不仅平息了争端,还将自己打好的水让给了他们。这一举动让众人深感羞愧并开始效仿,逐渐形成了礼让的风气。“让水”的背后是人们在困难面前的谦和与退让之美德。

康熙年间,随着吉林山开庙建寺,“廉泉”泉眼成为僧人们的重要取水处。但随着清末民初的干旱和水资源紧张,“廉泉”逐渐面临枯竭的危机。为了解决当地用水问题,地方警署修建了这口“廉泉让水井”。井深十余米,以花岗岩石条砌筑而成,井口上还建有一座石门和石柱石梁。这些石梁上刻有“廉泉让水”和“民国六年十一月二十立”的字样,成为了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廉泉让水井”不仅仅是一口泉水那么简单,它所承载的清廉为政、海纳百川的精神深植人心。这一景点也被吉林市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吉林北山新八景之一,展现了吉林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这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离不开背后无数人的努力与付出。《吉林日报》的策划者姜忠孝、作者李侠以及编辑吴茗等人用文字记录下了这份宝贵的历史与文化。

如今,“廉泉让水井”已经成为吉林市北山的一处重要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它不仅是一处风景名胜区,更是一份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