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表现5个方面
心语交流 | 父母的小助教角色
在尝试教导他时,我时常强调要集中注意力,要看清黑板,聆听老师的,然后回家再详细地告诉我他所听到的。但往往他做得很差强人意,时常在讲的过程中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作业上的小问题也逐渐成为他的日常问题,像是对圈重点视而不见、学习题目中的内容,忘记正确标出重要词汇或做笔记。作业上的错处几乎是一成不变的,甚至变得规律化。相同的错误,他在多次发生之后仍旧我行我素,经常错过重要的要求点。
他努力想要听明白老师的,但是他的困惑与不解总是频频出现。他偶尔能将老师的要求记录在小本上,然而对于具体该如何执行,他时常一头雾水,说不出个头绪。我总疑惑地想,孩子不笨,为何学习会这么费力呢?甚至在家里还得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指导他才能勉强跟上学习的节奏。
前几日学校举办的家长进课堂活动,给了我一个深入观察的契机。在教室里我注意到,那些平时表现积极的孩子们大多成绩优异。而我的孩子,似乎始终是个小透明般的存在,坐得稳稳当当却从未真正融入课堂的热烈氛围中。当老师突然提问时,他只能沉默以对,显然是没有真正理解课堂内容。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并不是真正地会听课。纵使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不一定能使他主动吸收学习。这时我明白了一件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学习的方法,有些孩子就需要父母引导并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回到家中我决定与孩子进行交流,引导并教授他正确的听课方式。先从表扬与肯定开始。我觉得只有他开始对自己有信心,他才能积极响应下一步的学习步骤。我们时常会和老师进行沟通,得知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情况。我会告诉他老师对他的肯定与鼓励,让他知道自己的进步与努力都是值得的。
接下来是教给他正确的听课方法。我会将抽象的听课方法具体化、形象化地演示给他看。我会问他:“你听过一堂课上的一个词或者数字的读音吗?它是什么意思?”我会模拟老师的提问方式并要求他回答问题,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与他互动的过程。这样能让他逐渐熟悉和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和思考方式。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便是及时地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与变化。在每次课堂之后我都与他进行交流与反馈,告诉他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同时我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对他进行表扬与鼓励,让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是被看见的、被认可的。
最后我想说,真正的课堂参与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只有思维活跃起来、积极互动的孩子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因此孩子如何学习远比仅仅学习知识本身来得更为重要。不是所有的孩子天生就会听课或主动向优秀孩子学习,他们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教导来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只要孩子愿意改变并付出努力那么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从家长的角度出发通过不断地尝试与引导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离不开家长的耐心陪伴与教导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之路走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