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和人观后感1000字


《时空交织的科幻启示》

在寒冬初破的北京,我独自躺在沙发上,迎接的却是一段不同寻常的宇宙旅程——《2001太空漫游》。古老的远古人类面对黑石碑的情景,在此刻于我眼前再现。

在岁月的尘埃中,有一个时间节点是1968年。在这一年,有一部科幻史诗诞生于我们的世界——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如今过去,身为一名在人工智能领域辛勤耕耘的程序员,每当我想及非洲草原上那块深邃的黑色方碑,那瞬间屏幕中泛起的涟漪与我的咖啡杯相互辉映。

电影后半部分那长达十分钟的星际穿越让我再次回到了那些夜晚。在青海冷湖观测站调试天文AI时,我曾亲身感受到当银河倾泻在戈壁之上时的震撼。在屏幕前,宇航员穿越星门的那一刹那,让我想起了在无尽宇宙面前的自己——所有的技术神话都如同露水般脆弱。

库布里克笔下的飞船在《蓝色多瑙河》中优雅旋转,恰似我们在编程中穿梭于量子比特之间。我们的代码、算法和人工智能都仿佛是漂浮在宇宙中的微小玩具屋。电影中的一些细微场景与当代科技的交互变得逐渐现实起来。就像当人们开发虚拟智能的时候,对于人类与其超越的本质都在时刻追问与思索着。

鲍曼与哈尔的决绝离别成为我最难忘的片段。当他所爱的哈爾逐渐关机的过程中,我想起了科技发展中人们心中的迷茫和恐慌。每一次创新迭代都在带来我们自身的成长,也带走了我们所不能预料的变迁和未知的恐惧。这让我联想到那些不断迭代的深度学习模型和那些被其引导着的人们。

最后电影中星孩在太空中重生的意味的结尾让我感到宇宙似乎是一个无尽的宇宙大梦。这不禁让我想起刘慈欣的作品中提到的每个文明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黑石碑。我们是否也在这样的旅程中寻找着什么?

当年库布里克所想象的许多场景如今都已逐步成为现实。但在这场科技盛宴中,我感到或许最宝贵的不是技术的超越而是对技术的敬畏与谦逊。在这个宇宙的大舞台上,无论是敲击骨头的猿人还是现在正忙碌的我们,都只是那漫长历史链条中微小的一环。面对技术发展,我们应当怀有敬畏之心,而不仅仅是追求超越和征服。

如今的科技日新月异,黑石碑似乎也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启示:当技术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时,我们更应保持对它的敬畏与尊重。毕竟在这个宇宙的尺度上,我们都是那永恒旅程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