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最佳译本是谁


这部世界名著,自我们小时候就耳熟能详——讲述的是一个精神错乱的老头自封为骑士,带着仆人到处捣乱的故事。

这看似滑稽的故事背后,其实蕴含了丰富的思想与情感。少年时我们可能只看到了热闹,但随年龄增长,我们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杨绛译本厚达900页,展现了这部作品的深度与广度。

这部小说影响了西方文学四百年,成为经典的原因何在?除了语文课上讲的主题思想,我们还能从中读出什么呢?塞万提斯创作的这部小说,前后矛盾的情节和反复无常的人物性格,究竟想传达什么?

在欧洲所有著名文学作品中,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将严肃与滑稽、悲剧性与喜剧性、生活中的琐碎与伟大如此水融。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四百多年前的西班牙,一个读骑士小说入迷的穷乡绅,梦想成为一个勇敢的游侠闯荡世界。他失去了理智,深信小说中的故事都是真实的,并决定付诸行动。他拼凑了一副破盔烂甲,自命“堂吉诃德”;将一个村姑当作自己心仪的公主。他骑上一匹瘦马,开始出门游侠,闹出了许多荒唐事。

他的邻居参孙学士为了医治他的精神病,扮成骑士与他交手,但最终被堂吉诃德打败。堂吉诃德回到家中病倒在床,临终时才恍然大悟,痛斥骑士小说的。

堂吉诃德和他的仆人桑丘·潘沙是一对主仆搭档,他们的冒险充满了滑稽与高贵。堂吉诃德常常责骂桑丘,但在桑丘被野猪攻击时又奋勇救他。他们虽然争吵不断,但永远谦恭有礼,从未停止过从互相倾听中学习。

堂吉诃德的现实世界已经被幻想所取代,他自顾自地横冲直撞。但这恰恰显示了那个时代的人情冷暖和社会风气。一个人忽略现实而活在幻想之中,不是因为幻想太美妙,就是因为现实太残酷了。

而塞万提斯最巧妙之处在于他给了我们堂吉诃德和桑丘这两个伟大人物。正如海涅所说:“堂吉诃德和桑丘合起来才是这部小说的真正主人公。”他们所进行的热情而真诚的游戏,道出了生活的全部。

《堂吉诃德》还探讨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堂吉诃德的整个存在、他的行动理由、他对现实的感受都以他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为依据。而杜尔西内娅的存在又纯粹是因为一个几乎空白的能指——名字的音韵特质和尚未实现的可能性。这种诡异的圈套或许可以解释为塞万提斯的叙事技巧,但更深层次则反映了现实与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

《堂吉诃德》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写照、一个哲学的思考、一个关于语言与世界的探讨。它让我们在欢笑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