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由来和风俗


进入腊月,人们似乎能感受到即将到来的年节气息,因为在这个月份里,腊八节、小年夜、除夕夜等重要的日子接连而来,仿佛在告诉我们,一种浓浓的过年氛围正在悄然酝酿。特别是腊八节,作为腊月里的首个重要日子,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重视。

农历的腊月初八,便是我们熟知的腊八节。那么,何为腊月呢?农历的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在古代,“腊”、“蜡”、“猎”三字相通,均含有祭祀之意。祭祀对于古人而言,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活动。在春夏秋冬四个大型祭祀活动中,冬祭的地位尤为突出。人们常在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将所猎获的猎物用于祭祀大典。

早在先秦时期的《礼记》中就有记载蜡祭的重要性。岁末十二月,人们会万物,举行祭祀活动,这就是所谓的腊祭。举行冬祭的这个月份被称为“腊月”,而腊八节便是腊月里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日子。

虽然古人有腊祭的传统,但具体的腊日并不确定,直到南北朝时期才被固定为农历腊月初八。自此,腊月初八逐渐成为一个固定的祭祀节日,并一直延续至今。如今的人们在复原古代冬祭的也在庆祝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节日。

一提到腊八节,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喝“腊八粥”。虽然在开始的时候人们并没有喝腊八粥的习惯,但到了唐宋时期,喝腊八粥逐渐成为人们在腊八节这一天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关于腊八粥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与佛教和释迦牟尼有关的说法流传甚广。据传释迦牟尼在修行过程中因劳累过度而昏倒在河边,幸得一位放牧姑娘用杂粮和水果煮的粥救醒。后来他在十二月八日这一天悟道成功,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人们将这一天称为“成道节”。在各地的里也会举行诵经活动并施舍由水果杂粮煮成的粥给信众。

不仅如此,《东京梦华录》一书中对腊八粥也有相关记载。在古代的这一天里,不仅会举行浴佛并煮粥施舍给们,民间也纷纷效仿用各种食材煮制腊八粥食用。人们认为喝了腊八粥可以得到佛祖的庇佑,因此腊八粥又被称为“福寿粥”、“佛粥”等。其食材多样且营养丰富包括黄米、白米、红米、小米等杂粮以及各种果仁和干果等食材混合熬制而成。

除了喝粥之外人们还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如举行各种祭祀祖先或天地的活动以及驱疫活动等这些传统习俗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愿。在南方一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在腊月驱疫击鼓的传统活动而驱疫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傩”即驱鬼除疫的活动。

此外在胶东地区人们还会制作一种叫做“腊八蒜”的食物这也是庆祝这个节日的重要食物之一。人们会在腊八节前购买新鲜的大蒜将其泡在米醋中密封保存一段时间后便可以食用其味道鲜美且口感清脆深受人们喜爱。

总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在这个节日里无论是吃什么或者做什么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愿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们也将迎来新的希望和机遇。

参考文献:

1. 兰玲《腊八节》发表于《走向世界》2018年第04期;

2. 吴正格《腊字·腊八·腊月》发表于《寻根》2016年第02期;

(作者: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我们每天都会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账号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