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像个热情的AABB
作者 潘彦燕
在汉语中,复合词占据了约八成的比例,其内部构造往往决定了整个词语的用法。这一特性凸显了汉语语法的独特性。当我们从这一角度去审视汉语时,那些看似错综复杂的现象其实是被严谨的规律所支配的。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形容词的例子。翻开任何一本语法书籍,对于形容词的描述往往局限于其可以被程度副词如“很”所修饰,可以被“不”所否定,可以重叠,并能用于比较句等基本特点。但若老师仅以此教学生,学生在面对真实的语言环境时,往往会感到困惑。
诸如“干净、年轻、热情、笔直”等词,表面上看来都是形容词,但它们的使用情况却大相径庭。
“干净”一词充分展现了典型形容词的特征,如“很干净”、“不干净”、“干干净净”以及“这个房间比那个房间干净”等用法。
而“年轻”一词则无“干净”那样重叠使用,“年年轻轻”这样的说法在汉语中并不常见。“热情”也是如此,它并没有相应的重叠形式,不会说成“情情”。
至于“笔直”,这个词在形容词中显得格外特殊。除了和其他形容词一样表示属性外,它缺乏了几乎所有形容词的其他特征,如不能说“很笔直”、“不笔直”,也不能用于比较句。但它的重叠形式较为独特,需要整个词重叠而非单个语素重叠,如“这条马路笔直笔直的”。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
答案仍是由各复合词的内部构造所决定。“干”与“净”作为形容词在“干净”中的地位平等,其内部构造为并列关系。而在“年轻”中,“年”是名词,内部构造为主谓结构。“热情”中的“情”也是名词,其内部构造属于定中偏正结构。“笔直”中“笔”则是修饰“直”的程度的状中偏正结构。
相同的内部构造往往决定了词语具有相似的用法。比如“轻松”与“干净”因构造相似,用法也相似。“面熟”与“年轻”、“狠心”与“热情”、“碧绿”与“笔直”等构造相似,它们的用法也具有共通性。这一发现让我们更加认识到汉语的规律性。
我们可以将这种词的内部构造与其语法表现的关系比作人类的遗传基因与其外部特征的关系。如同不同词类的语素参与构词会像不同的基因混合一样影响词的特性,“干”、“净”等纯形容词合成的词保持了形容词的所有特征,而其他复合形容词因含有其他词类的语素则呈现出不同的特性。
对于动词的情况也是如此。像“帮忙”、“结婚”这样的动词因其构成中包含名词语素,所以呈现出与一般动词不同的特性。而那些由两个动词语素组成的“动二代”则更像是典型的动词,如“商量”、“讨论”、“研究”等均可带宾语。
上述的知识虽然较为抽象,但对于大众来说却应该是基本常识。了解并欣赏母语中的这些规律,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到母语的和谐美,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准确传播文化,树立汉语的国际形象。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无论是对外汉语教师还是普通人,都可能遇到外国人询问汉语问题的情况。
比如有人问你:“我要结婚你。”这句话为什么听起来不对劲?如果你能以专业的知识回答,让外国人了解到汉语的严谨规律,这不仅会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还能增强他们学好汉语的信心。
了解并传播汉语的规律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这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使用母语,还能为传播文化、树立汉语国际形象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无疑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