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现的成语有哪些
学而不厌、名正言顺、见贤思齐等成语,都是源自于古代经典《论语》。这些成语背后蕴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智慧与思想。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些成语的出处和释义。
一、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篇》)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应给予教育,不分其族类、智愚、贫富等差异。
二、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篇》)
【释义】他人时耐心不厌倦,形容教学有方,诲人不厌其烦。
三、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篇》)
【释义】学习永无止境,形容勤奋好学,永不满足。
四、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篇》)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认识和领悟。
五、闻一知十
【出处】引文为“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的语境。
【释义】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很多相关的事理,形容聪明且善于推理。
六、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篇》)
【释义】指善于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形容善于推理、触类旁通。
七、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篇》)
【释义】指名分正当则言行也合乎道理,多形容做事、说话合情合理、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