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人睿智幽默
文化世界,才子佳人,引人入胜,皆因诗词而更显风雅。
——对蒙曼老师的敬仰之情,非自今日始。我并非从百家讲坛的舞台认识蒙曼老师,也非因她的高学历和渊博学识而赞叹。真正让我倾心的是在电视台的《诗词》上,她那如山泉般娓娓道来的声音。
在康震、王立群、郦波等学识渊博的专家面前,蒙曼老师的声音显得尤为独特。她不温不火,如邻家女孩般幽默中不失睿智。她的知识底蕴仿佛自带光环,让我情不自禁地为之倾倒。
“腹有诗书气自华”,此言得之。我特别喜欢蒙曼老师与董卿及三位男专家的合作。对于已到中年的我,既有对知识不足的感慨,又有重拾书本的冲动。这便是文化节目应有的效果——掀起人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潮。
个人认为,电视台真不应拆散这样黄金搭档。事实胜于雄辩,他们能够引领人形成爱读书的风气,这比单纯的说教有效得多。
近日网络上有声音指出蒙曼老师在诗词上解释古诗时出现错误。对此,我持不同观点。蒙曼老师主修的是历史专业,而非文学专业,这是其一。她也是凡人,无论是教学还是诗词,都会有现场的艺术生成和意外带来的精彩或小失误。这反而增添了她的真实魅力。
关于蒙曼老师在《诗词》中讲解“锄禾日当午”的例子,引发了网友的讨论。的确,她将这句诗解读为农民播种的过程,但与诗中描绘的夏季劳作场景有所出入。这或许是因为她缺乏农村生活经验或是一时口误。正如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形象一样,对诗的理解也是多样的。
提及蒙曼老师的成长经历,令人赞叹。她出身于一个热爱读书的家庭,家中书籍繁多。自幼便沉浸在书海中的蒙曼,将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历史系,后又考取北大历史系博士,专攻隋唐史。如今在大学教书育人,实属才子佳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蒙曼老师的成功背后是无数个夜晚的熬夜学习和推敲。她的课堂收放自如、干炼中不乏睿智,通俗中又尊重了史实。一堂课让人有所收获,这就是教育的成功之处。
读史使人,学史讲史的人更应如此。从《芈月传》中的芈月与义渠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生观和感情世界。我们应该尝试去接纳、欣赏身边的男人,也许你会发现,迈出那一步后,天更蓝、水更清、世界更美好。
我的观点或许有些狭隘,但仍然希望您的一生幸福无憾。人到中年,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人和事都化作日常的柴米油盐。每个人都离不开生活的琐碎,不知大家是否赞同我的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结语:
人生短暂,谈笑间便是弹指一挥间。无论我们走过多少路、读过多少书,都要记住,作为女子,找到一个有责任心、对你好、与你有共鸣的男人,便是人生一大幸事。愿每个人都能在生活的琐碎中找到自己的幸福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