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君子食无求饱


《论语》中有一句古训,子曾经曰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这可谓是一种高尚的追求。”这句话虽简短,却蕴深刻的哲理。最近我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解读。

这个解读源于某人对这句话的独特理解。我尝试将其大意转述一下,尽管并不完整,但基本意思还是能够传达的。他解释说,“君子不追求过饱的饮食,不追求过度的安逸。”这种解释与原句的前半部分有些出入,但并不影响其核心含义。

当我查证这种解释是否普遍存在时,不禁大吃一惊。现代人的理解真是千奇百怪,难道真的是时代越进步,人的智商就越退化吗?

那么,“君子”究竟是什么呢?君子是能够通达道理且合乎礼仪的人,在遵守道德的前提下追求更好的生活。试问,孔老先生难道真的认为君子连基本的饮食和居住需求都不需要了吗?这显然是荒谬的。

自古以来,民众都以食为天,这是连孔子都不知道的吗?然而现在却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孔子的思想进行曲解和侮辱。这无疑是对孔夫子智慧的,或者说你在质疑孔子的表里如一吗?你再看看你的解释是否与后面的话相吻合,是否与孔子的整体思想相符?就这么几个字,你却解读得完全不搭边了,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实际上,这句话想要传达的是:君子在饮食不饱时只求能满足基本需求即可,没有安稳的居所时只求能有个安身之地就好。过度的欲望容易使人迷失方向、偏离正道。还有后面的灵活处理事务、谨慎发言,都是告诫人们要注意一个度,凡事讲究合适和适度。“就有道”的说法也由此而来,因为不懂得适度的人是无法做到“合适”的。

你看那些曲解孔子思想的人,夫子一生都在思考如何救世、救国、救民,到了你们这里却变成了不想让人吃饱饭、不想让人住得安稳,这真是何等的荒谬!由此可见,孔夫子的思想其实非常简单明了,但很多人却对此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