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1-40天养殖过程


小鹅成长记:精心呵护的30天

在1-40天的成长周期内,小鹅的养殖是一项需要细心照料的工作。为了确保小鹅健康成长,饲养者需对饲料、水源、温度及卫生条件给予特别关注。

在鹅苗进入鹅舍之前,鹅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约28度。当鹅苗进入鹅舍后,温度需逐渐提升至约33度。饲养者需对鹅苗进行细致观察,及时将体弱的小鹅挑出,单独饲养。为了促进畜禽肠道发育、强化功能并提高免疫力,开口水准备时需添加畜禽肠健活菌剂,每吨饮水中加入500毫升。

在鹅苗入舍前,进行湿嘴湿爪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后期缺水的情况。大约4-5个小时后,再以鸭鹅专用复合益生菌拌料饲喂,这样可以提高小鹅的免疫力。调整饮水器的高度和水位深度,确保小鹅能够方便饮水。在鹅苗养殖前期,应多备水壶,以减少后期缺水的可能性。

三天后,根据鹅的情况,温度需适当下调,每天下降一度。四天以后,若发现缺水的小鹅,应立即将其放入料盘中的水中,引导其学习饮水。及早发现并处理,能大大增加其存活率。

小鹅的痛风期通常在6-15天,期间要特别注意防感冒和通风。饮水中添加0.3%的小苏打有助于促进体内尿酸盐的。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放小鹅出舍活动。首次出舍时间约两个小时为宜,出舍后需保持鹅舍四面通风。

在20天左右的时间段内,是小鹅浆膜炎、大肠杆菌等疾病的高发期,因此需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使用“多功能生物发酵活菌肽”拌料喂食,可以有效预防疾病。

待鹅痛风期过后,可适时让小鹅下水活动。水池的坡度应适宜,便于小鹅上下。小鹅下水活动不宜过早,以防感冒。首次下水时间不宜过长,应让其自由活动,人员不宜干涉,避免造成惊吓。

接种方面,小鹅苗宜早打,可晚打,这样能减少痛风时的应激反应。夏天注射时,可选择在晚上进行,并控制饲料投放时间及添加“金赛维”以减少应激反应。

在饲养小鹅的过程中,夏季需特别注意雨水及温度变化。下雨时小鹅进棚,雨停后出棚。场地不能有积水,乘凉棚要大且要有网架最佳。长期下雨时需做好场地排水工作。有网架的棚子效果会更好,上面可铺2.5孔的黑网,网眼大易露粪且干燥。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多功能生物发酵活菌肽”应持续使用进行拌料喂食。

为了小鹅的肠道健康,有条件的话可利用空地种草,如夏种禾本科类牧草糖蔗3号、高稻草2号等。喂草时不要控料,注重肉鹅的体重及时间周期。夏季小鹅可在20天后在外部过夜但需注意天气变化;冬天则需50天后才适宜在外过夜且应渐进式进行。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即37-40天时继续使用“多功能生物发酵活菌肽”进行拌料喂食以预防疾病。若发现小鹅有寄生虫迹象应在45天左右进行打虫治疗使用市场上的普通打虫即可。

总之提供高质量的饲料、保持水源清洁新鲜、维持适宜的温度及卫生环境都是养殖小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细心呵护才能确保小鹅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