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口号霸气押韵八字


李静

老师领导学生们沉浸于研读课本。西宁市红星小学供图

“请何依言来为大家朗读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温和地提出。 “这道题目,请段辰睿来回答,可以吗?”她继续问道。在10月28日的西宁市红星小学里,五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四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各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引导下热烈讨论着学习问题。

与传统课堂的布局不同,红星小学的每个教室都重新设计空间布局,四张桌子被拼接成一组,方便学生围流,为创造积极讨论的氛围和对话合作的学习环境。教室左前方墙上的“同伴互助学习”、“从同伴中学习”以及“帮助同伴学习”的标语,无不凸显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理念——伙伴文化。

五年级二班的数学老师张老师解释道:“我们课前分发学习指南,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前的准备,然后再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和交流。在为期12分钟的共同学习环节中,每位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难题,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和社交技能。”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老师或优秀同学的见解,而是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和协同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共同体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其他同学展开有意义的对话。

根据“学习共同体”的理念,红星小学致力于构建“伙伴关系”作为课堂文化的核心。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层次的课程活动,学校促进伙伴间相互连接、深度对话、协同合作和相互帮助。这使具有不同背景的学生相互成为学习的伙伴、成长的伙伴。学校积极营造关爱学生的课堂社群文化,制定相应的课堂机制,确保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权益得到保障。

在线上小组学习中,六年级三班的博学小组组长李芸璇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在微信学习群中总结并点评大家周末的小练笔。每当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她总能迅速分配任务,及时引导组员发言、补充、完善和总结,就如同一位负责任的小老师。

正如博学小组的口号所说:“知识如海,共同遨游!”每一个人都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成长、进步。李芸璇的转变是显著的,她原本内向、不善表达,但在担任组长后,不仅带领组员学习,还锻炼了自己的交往沟通能力。而她的搭档张玉婷也从班级中默默无闻的学生转变为乐于助人、富有责任心的成员。丹增南杰和刘宏铭也由最初的羞涩和断断续续的发言,变得自信大胆,能够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红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并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红星小学坚持“每个学生都很重要”的办学理念,以“包容、鼓励、促进”的教风构建以“学为中心”的理想课堂。学校建立协同合作的学习关系,使课堂和学校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一理念也贯穿于学校文化的方方面面,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更紧密交往,营造了倾听、思考、合作、分享的课堂学习生态。

教师们的改变是课堂改变的关键。红星小学的全体教师共同研读学习共同体的系列专著,开展以“让课堂变革真实发生”为主题的系列校本培训课程。学校创建了互助合作的教师实践团队,并教师参加多轮的线上线下的实操培训和跟岗培训等。在推进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变革过程中,红星小学积极构建教师间的伙伴关系,以团队共同进步的方式推动课堂的转型。

西宁市红星小学校长李媛表示:“推动这样的课堂转型是一项涉及整体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转变,更是以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用系统的思维去推进‘学习共同体’的学校生态变革。”在实践中,学校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构建整体框架,制定有效的策略,持续改进并优化教育环境,从而有效地推动课堂转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公平且高质量的学习机会。”

为了探索课程教学的有效模式西宁市城中区积极推动数据支持的教学评价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等七大任务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实验区并形成了城中区教育的全景式视角下的顶层设计为实验区的进一步建设以及课程方案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全面发展教育推进课程打造书香校园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教育质量……”近年来西宁市红星小学持续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将‘培养有思想有温度的学生’作为教育目标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激发教师的专业智慧和热情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师多样性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努力让每一颗红星都闪耀出独特的光芒。”副校长张如此阐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