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读后感50字


《逆风翱翔的35公斤希望》

细细品味过《35公斤的希望》之后,我的心灵随之而舞动。仿佛如书中简介所述,这不仅仅是一本为青少年读者所写的作品,更是为了那些在学业上或许显得笨拙,但在其他方面却闪耀着光芒的孩子们所献上的礼物。故事中的主角——格雷古瓦(又名多多),就是这样一位少年。而作为教师的我,情不自禁地再三阅读,将我的心得和感慨细细写下。

故事里的格雷古瓦是一位初二的13岁学生。他对学校的怨言仿佛溢出了言辞——厌恶至极。他的老师和校园里的一切都被他列入不喜欢的范畴中。即便是从他以自己双手从工地搜集物品所制作的“毛毛怪贝鲁”就能看出他心中的不羁和情感压抑。他考试的常客是倒数第一,而体育则更是一场悲剧。在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中,他都有过留级的经历。就像他在给格朗尚中学校长的自荐信中所述:“我的学习成绩实在是差到了极点。”而这背后,既源于学校教育的方式,也与家庭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

尽管格雷古瓦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他却拥有许多其他优点。他热爱手工,动手能力极强,在格朗尚中学的手工课上,他的知识甚至超过了老师。他能吃苦耐劳,小小年纪就承担了家中的修缮工作——从修剪草坪、修复墙壁、粘贴墙纸、安装电线到修复各种机械——这一切都展现出他手艺精湛、心灵手巧的一面。我们绝不能仅用“差生”一词来定义他。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追求高分,更应该是发现他们身上的无限可能,放大他们的优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本书不仅是为青少年朋友们所写,更是教师和家长们值得一读的佳作。虽然它是一本小说,但它却非常真实地反映了我们身边的故事——发生在格雷古瓦身上的故事也可能发生在我们的学校或家庭中。我们身边或许也有像“贝鲁”夫人那样的老师,以及像格雷古瓦父母那样的家长们,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格雷古瓦并非一开始就憎恶学校和老师。曾经的他,在幼儿园时有一个幸福的时期,那时的他因一位懂得爱孩子的玛丽老师而感到幸福和快乐。而当他遇到更多学校生活的问题时,在遭遇挫折后也产生了厌学情绪。但是他也经历了蜕变和成长。他在新学校中逐渐被老师所接受和喜欢,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所在。他的成长告诉我们: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庭和学校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自身的努力和选择。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庭教育应该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而非撒盐的伤口。当格雷古瓦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时,家庭也曾陷入矛盾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或许存在不足,但他们仍在寻找帮助孩子的方法。爷爷老莱昂则是一位理解并支持他的长者,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他成长并解决问题。这告诉我们: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应该接受现实、寻找合适的方法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非只是指责和抱怨。

书中的格雷古瓦拥有许多当代年轻人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他喜欢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强、能吃苦耐劳且愿意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投入极大的兴趣和力量。虽然他在学校不被某些老师所喜欢但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我不是很胖但我拥有35公斤的希望。”这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个孩子在学业上都能一帆风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除了家庭和学校的共同作用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的努力和选择;如果遇到困难或挫折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坚持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这样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这是张老师对《逆风翱翔的希望》的独特见解与感悟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与帮助!如有转载请告知作者并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