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家访感言100字
人间四月,春意盎然,师生共赴家访之旅。4月2日下午,金色的阳光洒满高桥镇中心小学的每个角落,全校教师齐聚学楼前,准备出发开展本学期的贫困生家访活动。刘校长简短致辞后,老师们即刻按年级分组开展走访。
仲春时节,虽见夏的预兆,但更多的是绿的深浅交织,油菜花盛开如黄金铺地,向世界宣告丰收的希望。燕子呢喃,穿梭在田野和蓝天间。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
我们四人小组为提高效率,决定分队行动,我与王小勇老师一组。首先来到少儿之家托管中心探访我班的小女孩刘紫艳。她正专注地写作业,虽个头小却机灵聪慧。看到我们的到来,她开心地笑了。我随即与她交流作业,并叮嘱她多读课外书籍。她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眼中流露出对老师的喜爱和期待。
接着我们来到刘太平的家,他是一个特别的孩子。去年他患上怪病,头会不自主摆动,情绪易波动。为了治病,家里已花费不少但尚未治愈。他虽休学在家,却渴望回到学校。今天因身体不适未能到校。我们找到他家时,他表现得非常大方,还帮妈妈沏茶待客。我与王老师没有给他施加学习压力,只希望他在学校能健康快乐地与大家相处。
之后我们又前往谢姓孩子的家中。这孩子发音不清且偏科严重。王老师与家长交流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后,耐心辅导其作业,逐字逐句教他读书,并指导学习方法。
在另一处狭小的地下室里,我们看到了两个孩子正在写作业——一间昏暗的厨房、窄小的卫生间和拥挤的卧室里没有多余的空间放置一张桌子。王老师关切地询问孩子们的饮食情况后,掏出十元钱让哥哥去买几个包子吃。孩子们的朴实和家庭的贫困让我们心头一酸。
一整个下午,我们走家串户进行家访。我们的足迹构成了一条长长的折线,而孩子们的住户则是这条线上醒目的端点。在与贫困家庭的家访中我们体会到:从物质条件上看孩子们或许比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富裕;但从精神层面而言他们却显得贫困——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严格的教育。许多孩子习惯于溺爱和顺从而非独立自主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因此我们与家长和学生沟通时更注重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梦想与人生价值的引导。
家访归来时已是夜幕低垂万家灯火之际。在中学门口偶遇同样家访归来的同事们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让我们倍感温暖和充实。从校园到家庭从白天到黑夜我们一直在努力践行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传递知识、智慧和美德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
——文/杨晨整理/李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