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开家长会一般多长时间
家庭引导之道需逾越讲授与灌输的界限
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家庭教育的指导,并不应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讲授与灌输上。家长们应重视学校所的家长培训活动,而不是将其视作一种形式或者无关紧要的事项。
七月四日,一个特殊的“入学通知书”在成都某小学的家长群里引发了热议。该通知书是针对2023级新生家长的,其中特别强调了学校即将在八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举行一次为期三天的线下家长培训会。
这一消息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争议,他们认为三天的时间过长,因为家长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对此,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校方负责人进行了澄清,指出此次活动并非传统的家长会,而是一场针对新生家长的公益。内容主要围绕亲子关系的建立、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幼小衔接的适应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这些都是新生家长普遍关心的主题。学校在过去的多年里,已经尝试过类似的活动,并收到了良好的反馈。
针对网络上的一些意见,校方表示将进行以下调整:一是在时间上做出调整,将培训分散在周末进行;二是保留直播加回放的形式,方便无法到场的家长在线观看。
从培训家长的角度来看,虽然三天时间看似不长,但一次性集中三天的培训方式确实需要优化。学校及时作出的调整既考虑了线上家长的需求,也避免了与家长工作时间产生冲突。
根据2022年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并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今年,等十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也强调了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的重要性。这所小学对家长进行的培训正是在落实这些法律和的要求。
过去,由于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社会上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度一直不够。甚至有建议要求家长“持证上岗”。虽然相关部门多次发文要求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给予家长指导,但真正重视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地方和学校并不多。很多家长仍然习惯于参加传统的家长会,而不是接受家庭教育培训。
从培训的角度看,单纯的讲授和灌输式的家庭教育指导并不足够。家长们参加培训后,可能只了解了家庭教育的一些知识和概念,但未必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家庭教育指导应更注重过程与实践的结合。
社会和家长对家长培训的态度也值得关注。有人质疑学校开展家长培训是增加家长负担,这种观点忽视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家长们自身需要重视学校的每一次培训活动,不能将其视为走过场的形式。只有通过培训学会依法带娃、科学带娃,并积极配合学校推进家校共育,才能达到培训的初衷。
以上观点由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熊丙奇提出。如果您有任何看法或建议,。欢迎您下载红星新闻APP,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