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宇航员有哪些人


我国共执行了八次载人航天任务,成功将十三位宇航员送入太空,其中包括两位女性宇航员和十一位男性宇航员。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开始了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原先计划在七十年代实现首次载人飞天的梦想。

在1970年,东方红卫星成功升空后的一年,我国便启动了“曙光计划”,开始了飞船的研发工作。在七十年代,我国从上千名飞行员中筛选出了包括鲁祥孝、跃、董小海、方国俊等在内的十九位预备航天员。原计划在1973年由长征二号甲火箭发射升空,实现载人飞天的梦想。

当时我国运载火箭的技术尚不成熟,导致载人飞天任务暂停。令人遗憾的是,最早一批的宇航员未能完成他们的梦想。

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长征系列火箭的成熟,我国再次开启了载人航天任务。从19开始,我国开始培养新一代航天员,最终从1500多名飞行员中挑选出十四位优秀者,其中包括广为人知的、翟志刚和聂海胜等。

从2003年的神舟五号到2021年的神舟十三号,神舟系列飞船共执行了九次载人航天任务。其中,神舟八号未载人,主要是为了验证太空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

交会对接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对轨道精度和操控难度要求极高,因此神舟八号为了稳妥起见放弃了载人计划。

在载人航天任务中,我国采用了“旧人+新人”的模式。例如,神舟九号由曾经执行过神舟七号任务的景海鹏带领新人刘旺和刘洋;神舟十号则由聂海胜带领和王亚平。这种模式不仅保证了任务的成功率,也给了新人锻炼的机会。

到了神舟十二号任务,要求宇航员在空间站生活三个月并完成出舱任务。为了稳妥起见,采用了两位有经验的宇航员带领一位新人的模式。

神舟十三号同样采用了“两旧一新”的模式,由翟志刚和王亚平带领新进的宇航员叶光富。尽管表面看起来“航天英雄”和“英雄航天员”的称号只是“英雄”在前在后的问题,实际上两者的区别很大。

“航天英雄”的侧重点是英雄,而航天则是他们的职业。能够承担起这种英雄责任的宇航员,必须是在面临极高危险和未知挑战时,能以舍己的精神维护或利益的人。例如,首次上太空的和首次出舱的翟志刚就获得了这一殊荣。

其他宇航员虽然也英勇无畏,但危险系数相对较低,因此获得了“英雄航天员”的称号。根据《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的规划,我国在2022年将执行六次与空间站相关的发射任务,其中神舟十和神舟十五号将搭载六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目前仍在服役且具备上天条件的宇航员还有多位,包括、费俊龙等。谁将再次踏入太空仍是个悬念,但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这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