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不能乱炖的原因
“杂烩”的魅力,在于一个“杂”字。它并不精致,却能带来别样的精彩。
昨日的雨刚刚停歇,我身处用石头搭建的农舍之中,仍能听到竹笋拔节的声音在耳边回响。到了次日清晨,我向房东借用了农具,赤脚走进竹林,寻找那刚刚破土而出的嫩笋。将寻得的笋尖剥去笋衣后,我将其与五花肉一同进行了“杂烩”烹饪。
锅下的柴火燃烧着,发出嘶嘶声响,锅内的食物咕嘟作响。鲜嫩的笋子和香醇的五花肉,顺着用玉米秸秆做成的锅盖边沿溢出香味,闻之令人垂涎三尺。这“杂烩”其实并没有添加太多的调料,仅用了葱姜和大茴。用粗朴的碗筷,配着糙米食用这道菜,竟然比平时更加令人愉悦。
回忆起一次外出采风,我们一行人误入芦苇荡中。时值初秋,顺手采下了两根如雪般洁白的莲藕。当从芦苇荡中走出时已是夜色弥漫,我们在镇上找了一家餐馆,请大厨将那莲藕与排骨一同炖制了。
品着美酒,夹一筷子莲藕排骨“杂烩”,白日里的慌乱与焦虑顿时烟消云散。回到宾馆洗去一身疲惫后倒头睡去,耳畔仍回响着桨声和水鸟的鸣唱。
听二爷讲述过他年轻时的故事。当时家境贫寒,很少有食物可吃。于是他和伙伴们便去村前的小水塘里摸泥鳅。他们将水一桶桶拎出后,再在满是淤泥的塘底寻找泥鳅。有时一团软绵绵的东西,满心欢喜地拉出来却发现是水蛇;有时或者别人扔掉的农具,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兴致。摸上半天,装了半桶泥鳅后便回家。烧一锅开水去掉泥鳅的腥气,再和着地锅豆腐一起炖制了。二爷说,那次的“杂烩”是他一生中最为难忘的美味。
如今,“杂烩”已成为一道具有东北特色的菜肴。它将时蔬、肉类、豆制品等食材炖在一口大地锅里,各种菜肉的香气融合于一锅之中,味道醇厚且富有层次感。它不仅能刺激味蕾,更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其俘虏。
曾读过一个典故,苏轼在其最落魄时,用山泉水洗净蔬菜,“煮蔓菁、芦菔、苦荠等蔬菜而食之”,也算是一种“杂烩”了。而《菜羹赋》中描述的则是没有精肉美酒的豪华大餐,仅用幽泉炖煮时蔬,以瓦罐煮食的简单却充满乐趣的生活方式。虽然条件艰苦,但却能在苦中寻找到乐趣,这种简单中的美好令人赞叹。
联想到一个集体或单位中,各种性格的人在一起共同为美好的事业而努力拼搏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杂烩”吗?不同的个性和才能相互融合共同创造着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