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富贵不能淫翻译原文


孟子论说:如何理解富贵不淫的智慧?从西门庆与庞春梅的命运中寻找答案!

文/文心一言

孟子所倡导的儒家大道,强调的是中庸之道,即天地间的平衡与和谐。儒家所追求的“中”与“和”,是天地间永恒的法则,甚至佛家之“僧”的概念,也源于此。

在《孟子·滕文公下》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所,立身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行走在天下最大的道路。得志时,与百姓共享;不得志时,依然坚守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乱其心性,贫贱不能动其志向,威武不能屈其气节,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人生在世,如同航行于波涛汹涌的海洋中,此生修行,往往难以脱离苦海。而最难能可贵的,便是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坚定。当身处贫困潦倒之际,不为名利所动摇,不向权威低头,不改初衷;而当身处富贵之时,则需做到不过分、不放纵。

孔子之所以认为《诗经》中的故事遵循“发乎情、止乎礼”的规则,正是因为其中所传达的适度原则。而“淫”字,恰恰是过度的表现,与儒家的中庸之道背道而驰。

就如是恒温动物,37度是最适宜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古人认为,凡事都讲究一个“度”,小孩子过于轻狂易出问题,成年人过于放纵也会影响寿命。

“淫”字在现代汉语中常被用来形容过度的行为或情感。在古代观念中,“淫”与“邪”并非仅指某种特定的行为,而是指超出常规、不合礼度的所有行为。孟子特别强调“富贵不能淫”,而非“贫贱不能淫”,是因为在温饱成为基本需求时,人们更易产生过度的欲望。

在《》的故事中,西门庆与庞春梅的命运都因“过度”而终结。西门庆拥有众多女子却不满足,沉迷于物无法自拔,最终因过度放纵而丧命。而庞春梅则因贪图享乐、无度生活,最终因色痨而死。他们的命运都体现了“过度”与“不节制”的危害。

通过这两个故事,作者想要传达的是:无论贫富,都应保持适度的生活态度。越是拥有选择的时候,越需要克制自己。对于有钱人来说,如果能过上极简的生活,那么他的精神世界一定是富足的。这也正是“富贵不能淫”的真正寓意所在。

《西游记》和《诗经》等古代文献也都在传达着类似的观念:无论是继承财富还是享受生活,都应有一个度,过度的追求只会带来灾祸。而圣贤的,都是为了警示后人:事关生死,不可不慎!

总结来说,从西门庆与庞春梅的命运中,我们深刻理解了“富贵不能淫”的智慧。这不仅是对个人的告诫,也是对整个社会的警示。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更应铭记这一智慧,做到适可而止、节制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