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尔16PF结果怎么判断


你是哪种类型的人?

全球风靡的MBTI性格测试

已成为现代社交中的“新标签”

MBTI,简单来说,是一种通过一系列问题,用四个字母描述一个人性格特点的测试工具。它将人的性格特质分为以下八个维度:

内倾(I)-外倾(E)

感觉(S)-直觉(N)

思考(T)-情感(F)

判断(J)-感知(P)

基于这四组相互独立的倾向,进行排列组合,最终形成16种性格类型。

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擅长的领域。除了MBTI测试外,卡特尔16PF、PDP、九型人格等也是网络上备受欢迎的性格测试。

起初,参与测试的多把测试当作一种娱乐方式,认为结果仅供娱乐和分享之用。近年来性格测试的“价值”被不断放大。

如今,许多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发现,除了常规的笔试和面试环节,许多企业还要求进行性格测试。有些求职者因测试结果不理想而错失理想的工作机会。例如,“经过三轮面试后,最终因性格测试不通过而被拒之门外”,“刚完成测试就被通知与职位需求不符”,“结果显示我缺乏进取心和抗压能力”等。

就连孩子们也被卷入了这个性格测试的浪潮。许多自媒体开始宣传使用性格测试结果来“提升育儿效率和效果”。

那么,该不该让孩子进行性格测试呢?性格测试真的能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吗?

对于这个问题,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一种观点认为,性格测试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性格特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比如,如果孩子被测出是外向型人格(E型人),他们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社交活跃、乐于表达、善于通过社交活动学习等。家长可以据此为他们提供更多社交机会,鼓励他们参与互动学习等活动。

也有观点认为不应该让孩子过早地接受性格测试。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性格”是一个复杂的内部行为倾向,它具有整体性、持久稳定性等特点。这些所谓的性格测试将人简单地划分为几个类型,缺乏科学性。特别是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性格特征正在形成和发展中,仅凭某个阶段的测试结果来定义他们的性格是不准确和不公平的。

更重要的是,性格测试结果可能导致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即认为自己的性格是固定不变的,无法改变。这种思维模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通过努力实现自我成长和提升。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不被标签所定义的孩子才能走得更远。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格和特点,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实现自我成长和提升。

你会为孩子做性格测试吗?你认为测试结果有参考价值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