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行天下V2安装包


珍宝之迹: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流转与争议

我国国宝级的“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近日被借出至日本博物馆进行展览。虽然海峡对此颇具争议,但展览仍于1月15日在东京顺利开幕。这一真迹的展出,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据上海觉群书画院院长乐震文拍摄的图片显示,此次展览中展出的颜真卿真迹,不仅吸引了众多目光,还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令人惊讶的是,有网友在现场发现了一些令人气愤的文创产品。

其中,有一款酱油碟竟然以文稿中的“爱”“心”两字为设计元素。更令人不解的是,文稿含的16个字:“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竟被用在了仙贝的包装纸上。

这一切还要从唐朝天宝十四年说起,当时安禄山兵变,颜真卿的兄、侄颜杲卿和颜季明为抗击叛军罹难,颜氏一门三十余人惨死于刀锯之下。颜真卿在悲愤之际写下《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被誉为“在世颜书第一”“天下行书第二”,与王羲之《兰亭集序》、苏轼《寒食帖》并称“天下三大行书法帖”。而与其它两帖相比,《祭侄文稿》的真迹尤为难得。全文共计23行,234字,中间涂改有30余字。

这篇祭文从侄子的生前状况说起,文字节奏平缓,笔墨清淡。但随着情绪的激昂,字形变大、笔画,用墨也开始浓重起来。特别是“父陷子死”四字,颜真卿笔墨最重,表达了他对这场灾难的深深质问。

对于上述文创产品的出现,网友们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他们认为,这些产品根本无法体现“祭”字的庄重,更无法理解其背后的之文的精神内涵。他们向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喊话,质疑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份文稿的深厚含义。

也有网友表达了对国宝归家的期盼,想知道《祭侄文稿》何时能够完好地回到祖国。

这份薄薄的纸片虽小,却有着极大的珍贵性。它不仅是极其罕见的唐代书法真迹,还承载了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自公元758年写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像这样历经战乱仍能流传至今的书画真迹并不多见。

由于书画的生命极脆弱,因此像《祭侄文稿》这样的珍贵文物需要特别的保护。这也是为何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许多珍贵文物都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的原因。而《祭侄文稿》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出也十分有限,上一次展出还是在八年前的“晋唐书法展”。

对于《祭侄文稿》的展出与相关文创产品的出现,我们应抱有敬重之心。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的传承。希望在未来,《祭侄文稿》能够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来源:综合北京微信公众号及各网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