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成长之路:与孩子共度青春时光

随着岁月的流转,孩子的成长逐渐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中正处在初中阶段的孩子的教育之路,我走得并不平坦,但也因此积累了不少心得。与众多家长一样,我对孩子的教育既感到焦虑又满心期待。

小时候的孩子对我言听计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叛逆的苗头逐渐显露。我家孩子便是如此,从前对于我为他精心挑选的衣物和书籍毫无异议,如今却坚决拒绝,认为我选的衣服款式老气,买的书也常被他忽视,甚至直言我不懂他的喜好。

起初,我心中五味杂陈,觉得孩子不再听话。但后来,通过学习儿童心理学,我逐渐明白这种“叛逆”其实是孩子在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经历的正常表现。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开始探索“我是谁”的问题,试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他们拒绝父母的选择,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体现。

我也发现孩子对游戏的热衷背后隐藏着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根据不同的心理理论,青少年在满足基本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游戏中的团队合作和挑战冒险元素,让他们在互动中获得归属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成就感。

于是,我不再一味地抗拒孩子的“叛逆”,而是给予他更多的自主空间。我们约定了游戏时间:平时每天玩一个小时,周末可以适当延长到一个半小时。这个策略借鉴了行为心理学中的“行为契约法”,通过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措施,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和规则意识。

在社交方面,我也改变了以往过度干涉的方式。孩子想和同学出去玩时,我只询问必要的信息并提醒他按时回家,其余的社交活动则尊重他的选择。这样做让孩子感受到了我的信任,也培养了他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

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通过我的经验,我想分享以下几点看法:

沟通是关键。每天我都会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听他分享学校里的故事和烦恼。运用积极倾听技巧,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不要过度干涉他们的私人领域。积极期望和信任能激发孩子的自我实现动力。

情绪引导也很重要。鼓励孩子参与运动来释放情绪。运动能促使大脑令人愉悦的内啡肽。

从教育的本质来说,允许孩子叛逆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成长空间。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良性的教育。”我们应该用爱与智慧来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在这段旅程中不断成长与探索。

在此分享我的故事和感悟的我是半分甜——一位80后的妈妈,已婚十四载。曾做过老师、设计师、摄影师的我如今通过写作来抒感并自救。我愿意与您一起在这平凡岁月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感恩遇见的每一位朋友!愿您生活如意、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