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过后的声音好听怎么形容


主题:繁华之后的寂静悲歌,曾经的华梦难留鬼夜泣!

文章

那青埂峰的破旧石头,似乎记得一种曾经出现过的幻象,上面的篆文引领人们发现了《石头的故事》。此处兴盛之时繁华若锦,此时落寞之地则以木石前盟为引,引出的是《红楼梦》中的凄美故事。

歌者两双手挥舞之间,咏史两镜呈现着不同的风貌。那些诗歌传递了历史的厚重,石上的墨迹谁能识得画眉昭容的绝代风华?

《红楼梦》原名《石头的故事》,它讲述了六朝古都石头城的故事,书中四大家族的原籍正是金陵之地,与《哀江南》中的秣陵同为一段往事。

忆昔日秦淮河畔的窗寮,旧纸在风中摇曳,残破的门槛随潮水起伏。望着眼前,魂消意散。往日的粉黛佳人今在何处?曾经笙箫喧闹的端阳不再闹热,重阳的酒旗也变得寂寞。白鸟飞舞、绿水长流,但那嫩黄的花儿中只看到蝴蝶飞舞,新红的叶子却无人欣赏。一曲《折桂令》与此相比,衰草枯杨曾经歌舞的地方又如何能相提并论?

看那横卧的白子被拔除后露出的红泥墙壁,碎琉璃的瓦片仍然繁多,烂翡翠的窗棂却日渐稀少。这情景令人想到那宫廷内的日常:燕子在朝堂中舞动,一路穿越宫门荒草直至宫廷深处,竟见到乞丐和饿殍居住于此。一曲《沈醉东风》与此相比,“陋室空堂”与“当年笏满床”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

“看他兴建朱楼,看他宴请宾客,看他楼塌人散”,这正应了那句“纷纷扰扰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出戏正是那江南甄士隐(真实情况隐藏)的《哀江南》,以及《姽婳词》背后所隐藏的鬼夜哭声。就如同那看破三春之后的领悟——白杨村里有人哭泣,青枫林下鬼魂吟咏。更令人感慨的是那连天的衰草遮住了坟墓。

在《红楼梦》的故事里,公府千金惜春选择成为尼姑,穿着黑色的僧衣乞讨食物。她不再听菱歌而转听,只因她明白前世的色相终究无法成就什么。她只能寄希望于佛前的海灯中寻得新生。黛玉、晴雯如芙蓉花神般美丽,香菱则如菱花一般绽放;迎春住紫菱洲,惜春居藕香榭……她们无一不是那菱花镜里难以逃脱命运薄命的人儿啊!

这所谓的菱歌便是一曲红豆般的愁思之情凝结成的;是那种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感受;是照不明的菱花镜里所显现的消瘦模样。《红楼梦》从开始时自怨自叹、日夜悲叹惭愧的石头说起;黛玉投奔贾府的经历、其母病逝以及后续之事;贾母与黛玉相拥而哭、贾妃在大观园见到贾母与王夫人时三人泪流满面的场景……这一切都让人心生悲凉。

残山梦中的真实最难以忘却;旧境之中丢弃的难以找回。《红楼梦》中的所有悲声都源自于芙蓉家族末世的命运:三春注定以三秋为劫难;看破的人遁入空门;无法看破的人性命;只留下青枫林下鬼夜哭的悲鸣。

本文引用的资料来源主要有:《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桃花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