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联2025年新款


金蛇送福至金陵,玉兔呈祥遍沪宁

在大地的东南,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简称“秦外”)的校园内,一场关于楹联的文化风暴正在席卷。数不胜数的楹联作品,洋溢着学生们的青春热情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龙腾神州”江苏六城地铁挂春联活动中,秦外学子们以笔为媒,以联为桥,展现了自己的文化底蕴。今年,学校参与人数相较于往年有了显著的增长。据统计,全校1700多名学生中,超过1600名学生参与了此项活动。秦外初二年级组长黄务海老师告诉记者:“去年我们鼓励参与,以学生自由参加为主。而今年,学校进行了统一报名,基本涵盖了三个年级每个班级。”

在校园文化廊柱前,殷凤华老师正教授着楹联常识,而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展现了他们对于这项活动的热情与理解。

“高铁挂春联是一件很酷的事。”初二(8)班的秦佳叶同学如此说道。她为南京南站撰写的楹联作品更是荣获了学校“爱校 感恩感谢”楹联作品征集活动的一等奖。她的作品不仅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更是对母语及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同样参与此项活动的初一(8)班的刘天辰和初一(9)班的甘子宸也在各自的楹联作品中展现了南京的悠久历史和高铁南京南站的繁荣景象。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为乘客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同时也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不仅如此,秦外的李翛然同学也在此次活动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他的作品被书法家、高校教师等不同年龄层的书写,这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造诣,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

在秦外,楹联文化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更是生活的“独特注脚”。学校通过探索躬耕,编写了《水月秦淮楹联说》这一校本课程教材,为学生们提供了专业的创作引领。老师们在教学时特别强调技巧与创新的结合,让楹联作品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气息。无论是新校园里的“校园文化廊柱”对联征集,还是每年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举办的挂春联活动,老师们都会精心指导学生从经典古诗词、地域文化中寻找灵感。

初一年级语文老师霞在指导学生时强调平仄对仗的问题,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古文功底。而其他老师则更注重实践与应用,鼓励学生结合时代主题进行创作展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更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秦外还以楹联兴趣小组为主体,搭建了“楹联对对碰”竞技展示平台。不定期的活动让师生们能够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创作展示,实现兴趣娱乐、智力发掘、团结协作的完美交融。

江南记者张梓扬表示:“秦外地处美丽的秦淮河边,有着天然的地域创作优势。学校非常支持学生参加各类楹联活动。”他期待更多的社会力量能够参与到青少年教育中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发展自身的机会。

在这场楹联文化的盛宴中,秦外的学子们以笔为马,以联为桥,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才华与热情,更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