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班歌简单好唱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学生时代,那个时期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中的偶像和崇拜的对象。随着我们渐渐长大,回首过去,也许会感慨那时的自己似乎显得有些稚嫩。

对于家长们来说,他们往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分痴迷于某些明星,觉得孩子把精力放在了他们眼中的“无用”之事上。现代教育观念的进步让老师们更加开明。有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会在教学活动中加入他们喜欢的元素。

中学生活虽然学业繁重,但也需要一些色彩来调节枯燥的学习生活。课间或者校园活动中,唱班歌成为了一种调节气氛、展现班级特色的方式。如果选择的班歌既有气势又具格调,那么同学们在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集体荣耀感,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有一位高中老师,她尝试用学生喜欢的明星作品作为班歌,以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然而这一做法引起了部分学生的抵触和家长的疑虑。有的家长认为引入明星作品可能会间接引导学生追星,不利于他们专心学习。也有家长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只要歌词内容符合学生身份,就不应该因为出处而带有偏见。

除了班歌的选择外,试卷或练习册现名人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些家长担心这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误导。我们应当理性看待这类问题。要看这类题目是否对学生答题产生影响,如果不了解名人的同学因此减分,那么显然是不恰当的。对名人解读的过程是否有教育意义,我们可以学习他们身上可贵的品质和经历。

每个人心中都有崇拜的对象,学生们有崇拜的榜样并不一定是坏事,只是需要把握一个度。如果他们只是课余时间偶尔欣赏,对于缓解学习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学生已经到了上课分心、痴迷周边产品的程度,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控制了。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有的学生会花费家长辛辛苦苦赚的钱去购买高昂的产品。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以防止更严重的后果发生。有些学生追星的本质是沉溺在自己想象中的完美世界,以此来逃避现实生活中需要面临的困难和责任。家长和老师需要在思想上引导他们,帮助他们从偏离的轨道步入正轨。

那么对于班用明星歌曲做班歌这一现象,个人认为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只要老师的选择不会过度引导学生追星,而是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学习乐趣,那么这种做法是可以接受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一个度,既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要避免过度追求明星而影响学习。

今日的思考:如何平衡学生追星与学习的关系?如何选择合适的班歌来增强班级凝聚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