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给老师拜年怎么说


向耿衡平老师致以新春的问候

高邑的李庚午

摘自《泲河岁月中的怀旧情》

记得那是在1949年的农历新年之际,我深深记忆着初三下午的场景。当时,村长庞老彦来到我家,与我父亲(当时担任村教委)商议正月初五学生及家长代表前往拜访耿衡平老师的事情。他们两人坐在我家堂屋的两侧,我则负责为他们倒上热茶。

“我觉得我们可以这样安排,”村长缓缓道来,“一、二年级的学生年纪尚幼,这次就不参与了,主要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前去。”我父亲听后表示赞同。

“三年级有十三名学生,四年级有十一名学生,其中包括两名女生,”我父亲补充道,“这个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了。”

“女生们稍大些,这次就不去了,”村长指着我父亲说,“但我们必须有人去,包括你、我以及村武委会考文,他可以负责领队并喊口令。我们再选几位家长代表一同前往。”

“常去学习的李老致、张老斌和宋老竹都是极好的人选,”我父亲提议,“仓房离南岩道稍远,是否派李老温和巩老恩初四下午去探路?他们有自行车,可以顺便告知耿老师一声。”

“好主意!”村长点头赞同,“此次出行人数众多,为避免耿老师家招待不便,我们再请李栓柱师傅一同前往,负责学生们的饮食。”

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学生共计二十二人,三人,家长代表六人,总计三十一人。大家兴致高昂地准备着这次特殊的拜访。

“每个人都要带上礼物,”村长继续道,“每人带两颗大白菜和四个白面馍馍。再准备四辆大车用于运输。”

正月初五的早晨,四辆大车整齐地排列在十字路口。学生们都穿着新衣服,带着家长们争先恐后地往车上装载礼物。街道两旁围满了看热闹的群众,大家有说有笑,喜气洋洋。

当车队经过南塔影、西塔影和西良庄时,遇到乡亲们都纷纷拱手致意。当得知是去给老师拜年时,大家都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

进入南岩村后,学生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在武委会考文的带领下依次进村。四辆大车紧随其后,一时间占据了南岩半条街道,场面壮观。

在耿老师的家门口,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欢迎。进入院内后,学生们按照顺序排队,向耿老师鞠躬致意。接着是和家长代表向耿老师恭贺新年。

在耿老师举办的酒席上,我们仓房村的代表也向耿老师敬酒并鞠躬祝福。午餐是李栓柱师傅做的白面馍馍、猪肉、白菜和粉条的大锅菜,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饭后,我在戏台边买了一个琉璃玩具蹦蹦球,一直玩到寒假开学。这次给耿老师拜年的活动不仅提高了我们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我们仓房村在新成立初期的五十年代就培养出了六名大学生,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荣耀!这是我们尊师重教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