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六一的歌》教案
活动背景
《红星歌》是一首富有传统色彩的歌曲,其旋律悠扬动听,歌词富有情感。在上学期的大合唱活动中,我们发现班上的孩子们对这首歌非常喜爱,不仅喜欢唱,还能在唱歌时自主地配上拍手节奏。我们决定以这首歌为教材,开展一次音乐活动,让孩子用乐器为这首歌配上乐器。
活动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谱,有控制地看图谱演奏。
2. 学生能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并按指挥的手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重点:学生看图谱,按照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 难点:理解并按照指挥的手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
1. 学生已过该歌曲,并能随乐做动作。
2. 乐器:铃鼓、圆舞板、碰铃等。
3. 准备《红星歌》的录音磁带和相应的图谱一份。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师生共同进行律动,调动气氛,为后续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兴趣引入及动作节奏探索
1. 引出歌曲《红星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并尝试用拍手动作表现A段的节奏型。引导学生用摇或晃的动作表现B段的节奏型。
三、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并引导配器方案
1. 出示A段的图谱,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如何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2. 分析B段的图谱,探讨波浪线所代表的动作及乐器的选择。
3. 启发学生思考重复A段节奏型的地方,并理解D.C(从头开始)和fine(结束)的意思。
四、乐器演奏
1. 介绍乐器特点,让学生了解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式。
2. 为乐曲配器,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
3. 尝试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注意看图谱和指挥的手势。
4. 指出演奏的不足,并连贯地演奏一遍。
5. 跟着音乐,看图谱完整地演奏1—2遍。
6. 幼儿轮流担任指挥,其他幼儿持乐器看指挥听音乐有节奏地演奏。
7. 在六一节即将到来之际,部分幼儿演唱歌曲,其他幼儿持乐器伴奏。
五、活动结束及教学反思
1. 活动结束时提醒学生带好自己的小乐器,不要发出声音。将小乐器轻轻地放室的指定位置。同时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2.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通过图谱的设计、演奏的常规以及幼儿共同演奏的配合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活动中每个环节都层层递进,特别是在最后的交换乐器和部分幼儿演唱歌曲的环节中使整个活动得到了提升。活动中幼儿和老师配合默契,幼儿识谱能力强,活动气氛活跃。同时也要注意在个别调皮幼儿的演奏常规和指挥方面加强培养和指导。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