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什么诗什么四字成语


【童年的诗词回忆与探索】

儿时,我甚是喜欢“青梅竹马”这词语,感觉它充满了梦想的色彩。长大后我方知,这词语原来是出自李白的《长干行》,并背后隐藏着一段哀婉的爱情故事。

其实,中文里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成语,都源自古代的诗词。比如那句充满灵犀之感的“心有灵犀”,就是源自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而那句充满春风得意的“春风得意”,则出自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说到赞美老师的成语,“桃李满天下”无疑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你知道吗?这个成语最早是出自于白居易的一首诗,而且背后还有一段美好的故事。

这首诗的题目是《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

诗中描述了绿野堂的盛景,路人们都指向令公的家。令公家的桃李树遍布天下,何须再在屋前种植花朵呢?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对裴度的赞美和敬仰。

裴度,被称为“郭子仪第二”,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家和将领,功勋卓著。他不仅平定了淮西之乱,还协助唐宪宗实现了“元和中兴”,为大唐续命百年之久。他更是注重人才的培养,曾引荐李德裕、韩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颜、李愬等名将。

晚年,裴度有了隐退之心,开始在洛阳建立府宅,修缮绿野堂。他常与白居易、刘禹锡在此宴饮,畅谈天下。而“桃李满天下”这个成语,正是白居易为了赞美裴度广收、学生众多而创作的诗句。

那么,“桃李”为何能借指学生呢?这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子质的大臣,他非常有学问,经他指点的学生都能在得到重用。但因得魏文侯,他逃离了魏国,来到北方。在逃离的路上,他向一个叫子简的学者诉苦,埋怨学生忘恩负义。子简则以春天种桃李树为例,告诫子质择人施教的重要性。桃李树春天花开,夏天树荫可供乘凉,秋天能结出果实;而如果种下的是蒺藜,则夏天无法摘取叶子,秋天只能被刺伤。所以君子在选择培养人才时,应先选择品德高尚的人来培养。

子质听后深感赞同,于是在北方开了个学馆并种下桃树和李树。在他的严格教导下,学生们都成了的栋梁之才。为了感谢子质的,学生们都在自家门前栽种了桃树和李树。从此,“桃李”便成了学生的代名词。

这就是“桃李满天下”这个成语的由来。如今,当我们称赞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时,便是赞美他的学生遍布四方、才干出众。这也告诫我们,作为教育者,在培养人才时一定要择人施教、用心培养。

【本文来源于对诗词歌赋的品读和思考,作者希望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沉淀。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