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纸的成语三年级
浙江省湖州市,位于江南腹地,是文明的江南源流。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辑里湖丝、三道茶、湖笔、雕版印刻和古法造纸等文化瑰宝,为当地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在湖州市,古法手工造纸技艺更是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四批。为此,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非遗文化为视角,构建了一系列融合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了语文、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还通过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引导学生更亲近乡土,关注家乡的发展,热爱并传承家乡的文化。
以“造纸+”融合课程为例,学校在语文学科中加强了语用能力的提升。教师们以统编语文教材中的《纸的发明》一课为起点,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湖州的古法手工造纸技艺。在课前,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湖州非遗文化馆,了解其发展历史和工艺流程。学生们了解到湖州市上墅乡龙有着三百多年的造纸历史,其工艺流程凝结了劳动的智慧与汗水。
在科学学科中,“造纸+”课程让学生感悟到探索的奥妙。古法手工造纸工艺中蕴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教师将其中的科学元素进行拆解,设计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核心知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造纸+”课程则将抽象的道德概念具象化。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造一张纸”的方式,深化学生对纸的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关注环保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通过类比、展示等手段,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身边可感知的事物相联系,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造纸+”课程还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开展“花草纸”体验课程。学生在制作花草纸的过程中,发现校园生活之美,并将做好的花草纸裁剪成书签,写上祝福语送给朋友、家人,为“爱的表达”增添自然的气息和环保的绿意。
“造纸+”融合课程不仅关联了各学科教材中相应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整合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机会,还让学生在感受非遗文化魅力的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积极参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样的课程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也助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作者:蔡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