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内容及效果


针对许多数学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除了优秀的学子,也存在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被动,缺乏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进行转变呢?

我们必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注重保护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作业的难易程度,避免给他们布置无法完成的作业,以维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需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困生,通过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多给予学困生一些鼓励的眼神、热情的话语以及支持的动作,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信任,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我们应建立一套能激励学困生的评价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以及学困生个体的思考发展变化。减少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更加重视学困生自身的进步。教师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为学困生创造展示自己的平台。例如,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板演以及学习讨论时提出的疑问等,对于学困生的微小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应倡导合作自主学习,为“学困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并由学困生代表小组进行发言,无论回答正确与否都给予表扬。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学习成绩优秀且乐于助人的学生担任学困生的“小老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辅导和帮助。

以教学《多位数的读法》为例,对于听力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提前提出特别要求,让“小老师”明确自己的辅导方向。在小组讨论中,“小老师”要先向学困生解释清楚要求,然后与他们一起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小老师”要时刻关注学困生,用具体的实物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当学困生遇到问题时,“小老师”要及时进行讲解。在练习时,“小老师”要负责检查并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困生逐渐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

我们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指导。针对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如概念理解不充分、基本技能掌握较差以及思维分析能力较弱等,我们要及时进行启发和引导。具体包括指导他们养成读数学书的习惯、注重预习、课中导读、课后复读以及勤于积累数学知识点等方法。

在教学生涯中,如果教师能合理运用转化策略,充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就能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小学的教师区树明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