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能月薪过万吗


守护山林的新篇章:公益护农队的故事

在四川甘孜丹巴县的大山深处,刘旺作为公益护农队队长,带领团队肩负着野猪防控的重任。他回忆起初到丹巴的日子,那时的他以为简单猎捕野猪就能轻松完成任务,然而现实却远非如此。如今,一年过去,刘旺和他的护农队在投入了大量资金和心血后,已成为一支有着固定聘用人员的“职业猎人”团队。

四月的某个清晨,山崖间的惊险一幕仍让刘旺和队员们心有余悸:四只勇敢的猎犬不慎失足坠落,队员们蹲在原地,眼神呆滞,脸上写满了忧伤。这不仅仅是四只猎犬的失去,更是他们心中的一份沉痛。

一年来,丹巴县公益护农队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他们不仅在官方指导下进行了野猪的猎捕工作,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猎犬、无人机等装备。猎捕过程中,猎犬的牺牲和损失也是惊人的。刘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已有16只猎犬在执行任务中丧生。每只猎犬的死亡都可能带来一两万元的损失,这还不包括猎犬受伤的治疗费用。

尽管困难重重,但刘旺和他的团队从未放弃。他们中有来自各地的队员,有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也有年轻的力量。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通过调控野猪种群密度,降低其危害。在这支队伍中,有“飞手”负责用热成像无人机搜索野猪位置,“机油手”则负责直接捕杀野猪。

在全国范围内,像这样的护农队已经超过200支。他们有的队伍转战多地,有的队伍人数逐渐减少。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为防控野猪危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有的企业家、职业人、职业猎人和当地农民都加入了这个行业,成为了“野猪猎人”。

这个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国内大多数护农队都处于亏损状态,如果没有经济支撑很难持续下去。尽管有地方为猎捕任务提供补贴,但补贴是否能覆盖成本仍是一个未知数。随着野猪种群密度的逐渐降低,猎捕工作的前景也变得不明朗。

对于那些真正热爱这项工作的人来说,这并不是问题。他们有的是出于对打猎的热爱,有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民带来实惠。就像湖南岳阳的军一样,他的公司虽然年销售额达几千万元,但他依然选择投入超100万元来支持护农队的工作。他说:“我不在乎补贴,纯粹是为了体验打猎的乐趣。”

无论未来如何,刘旺和他的丹巴县公益护农队都将继续他们的使命。他们将继续守护山林,保护村民的安全。他们的故事将激励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共同为防控野猪危害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