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怎么入驻孵化园


寻找一位创业者。

在浩瀚的商业世界中,人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因素。对于投资人及孵化者而言,发现并挖掘出优秀的创业者,是开展后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这位创业者必须怀有创业的决心,拥有创新的思维或技术、产品的构想,甚至是一个可能开辟市场的创意。只有这样,他才与孵化者的目标相契合。如果这位创业者再怎么出色、再怎么引人注目,但若没有这些关键要素,那么他与孵化者便没有实质性的联系。

寻找这样的创业者并不容易。

他们才华横溢、个性独立、思维敏捷,为何要被你发现,为何要搭理你,然后还要进行深入的交流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你也要非常出色(孵化者必须时刻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卓越)。你还需要拥有能够帮助他的资源。

在这个世界上,发现总是双方互相吸引、奔赴和靠近的过程。

单方面的发现,最多只能算是初步的识别和判断。与发现的创业者共同识别和判断创业项目的价值、所需投资、距离产品形成的距离以及产品后的消费者受众等,这是一个展现真才实学的过程。

孵化者凭借其长期的孵化和行业经验,协助创业者逐步完善商业计划书的内容和选项,最终得出双方都满意的结论。

但这还不够。孵化者的身边和平台上还有许多创业导师、技术专家以及投资人的加入。他们以项目路演、授课、沙龙等形式深度参与其中,与创业者和项目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其中最为宝贵的环节是他们对项目不断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创业者对项目进行优化和改进。

这个过程就像是精心地孕育和孵化,基本上完成了对人和项目的发现与鉴定。

进入孵化器。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才是孵化的真正开始。企业进入所属的孵化器载体,签订孵化协议,成为孵化器在孵企业的一员。孵化器开始履行其对在孵企业的责。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载体里新增了一家企业,这家企业并非通过招商引资进来的成熟企业。这家企业不仅符合在孵企业的各项标准,而且孵化者对其状况了如指掌并感到满意。

从在孵开始甚至更早之前,这家企业就已经深刻理解了孵化的意义和作用,享受了孵化的各种优势。更重要的是,企业及其创始人团队已经与孵化者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和感情联系。

这样的入孵过程让人感觉像回家一样,接下来就是一起继续努力、共同成长。

所有的孵化器都应以这种方式或形式去寻找、孕育更多的优质在孵企业。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建立一个源头端口(如大赛、特训营、路演、培训班、创业沙龙等),以保质保量地发现和鉴定企业,并实现批量入孵和在孵。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孵化便可以更加自信地进行下去。

成为首个投资者。

天使投资或持股通常与入孵几乎同时进行。此时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尚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一切都处于风险和不确定性中。这个时期也被称为种子期或天使轮期。此时企业的价值尚不明确,虽然创始人充满信心但尚未实现具体成果。

此时社会上大多数投资人可能不会涉足其中。然而对于孵化者而言却有着独特的了解和信任。有了孵化服务的支持以及长时间的相处基础他们可以共同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即使面临巨大的风险他们仍然可以保持信心并坚定前行。

既然已经在孵并且持有股份那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只要家和万事兴剩下的就是陪伴成长和共同追逐梦想的过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