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控制测量的特点
欢迎进入【测绘知识探秘,每天进步一点】系列的第15期学习,今日焦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原理】详解。
一、GNSS简介
GNSS,即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国际上通用的卫星定位系统的统称。它不仅包括我们熟知的GPS(全球定位系统),还涵盖了DB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以及Galileo(伽利略系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强大系统的神秘面纱。
二、GNSS的组成与功能
1. 空间部分:主要包括各类卫星。这些卫星连续向用户播发用于导航定位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帮助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
2. 地面控制部分:包含监测站、注入站、主控站等。
主控站:负责协调地面监控系统的各部分工作,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卫星参数,并通过注入站将数据注入到卫星中。它还负责控制卫星,调整卫星轨道和钟读数,确保卫星的正常工作。
注入站:是向导航卫星输入导航电文和其他命令的地面设施。
监测站:主要功能是对视场中的GNSS卫星进行伪距观测,记录气象元素,并将伪距观测值传送给主控站。
3. 用户设备部分:主要是GNSS接收机。它通过测定从接收机至GNSS卫星的距离,再结合卫星星历等数据,求出自己的三维位置、速度等参数。
三、GNSS定位原理
GNSS定位的本质是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简单来说,就是将工作卫星视为已知点,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恒定的特性,通过测定卫星信号到达地面接收机的时间来计算距离。再选择至少三颗卫星,根据坐标反算公式列出方程,最后求解得到待测点的三维坐标值。
这其中常用的测距方法包括测距码测距和载波相位测量。前者通过测定测距码的传播时间来计算距离;后者则是以卫星信号的载波为量测对象,通过观测载波相位差来推算距离。
四、GNSS的应用领域
GNSS的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工程测量、航测与遥感、地籍测量、军事应用以及交通运输业等。无论是在城市规划、建筑施工、地质勘测还是军事战略中,GNSS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结语与互动
今天我们深入了解了GNSS的定义、组成、功能以及应用领域。希望你能通过【测绘知识探秘,每天进步一点】系列的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自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学习心得和观点,让我们一起交流进步。明天我们不见不散,继续探索测绘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