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就上体校的后果


曾经有一段时间,武汉的小升初择校过程中,公参民初中的确是家长们的首选。那么,何为公参民初中呢?这类学校曾具有半公半民的性质,凭借其优质的资源和出口成绩,一直备受各区家长的青睐。到了2023年,武汉的12所公参民学校全部转为公办,招生方式也变为了区内摇号。

那么,武汉的公参民初中都有哪些呢?共计八所。具体分布如下:

在江岸区,七一华源、二中广雅、六中上智等学校名声显赫。江汉区的一初前进初中也是家长们争相选择的学校。武昌区的武珞路实验初中,一直是该区的教育翘楚。硚口区的十一崇仁初中,则是该区学生的优选之一。汉阳区的三寄宿初中,以及青山区内的武钢实验学校,也都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转眼到了2024年,摇一代的成绩终于揭晓。面对区内公办和民办初中,公参民初中是否仍具有优势呢?经过对比,今年公参民学校的出口成绩依然不俗,整体普高率超过了60%。但与前几年的成绩相比,部分学校确实有所下降。

让我们细致地看一下武汉市的中考均分对比。今年的中考均分前十强中,竟然没有一所公参民初中上榜。这不禁让人对公参民初中的未来感到担忧。

在江岸区的公参民中,大部分学校实行了对口招生,这一举措展现出了江岸区教育集团的强大实力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也保证了二中广雅、七一华源、六中上智等学校的教育体系和出口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武昌区的武珞路实验初中虽然高分段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然是该区的老牌强校。南湖中学的后来居上,使得两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为了保持武珞路的招牌,学校采取了打造武珞路系、东湖分校、奥山经开等举措。

硚口区的十一崇仁初中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掉出了均分前10甚至前20的排名。但实际上,十一系已经打造了纯优录的京汉校区,今年表现抢眼。硚口的家长们仍然有双向选择的余地,优秀的孩子可以争取京汉优录,而中等生也可以尝试崇仁的摇号。

江汉区的一初系包括老牌名初一初前进等学校,它们早已分出了一初金雅、一初东和一初学苑等校区,实现了资源共享。这些学校的生源和出口成绩相当平均。

青山区内的武钢实验学校表现相当稳定,无论是优录还是2+4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影响不大。而汉阳三寄宿初中今年则有些低调,高分段学生被二桥中学抢去了风头,三高上线创下新低。但帮哥认为,三寄宿的招生并不需要过于担心,有区内的扶持和手中的牛娃资源,未来仍有希望重新崛起。

从今年开始,武汉的公参民学校已不再是区内顶尖牛娃的唯一选择。随着区内公办的崛起和民办招生的日益激烈,老牌名初需要在招生和抓成绩上两头发力。展望未来,当区内公参民学校全部转为对口招生时,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公参民学校而言,面临的压力将更加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