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车心得体会500字


近日,我在驾校的求学之旅中,逐渐领悟到了教育的新视角。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时常提醒自己要以学生为中心,多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但究竟何为学生角度?何为真正的换位思考?只有当我们真正置身于学生之中,全身心地体验学习,方能深刻体会。

一、言传身教的价值

在驾校的求学过程中,我并未展现出超凡的天赋,反而经常让教练感到头疼。教练的话语常常给我深刻的启示。

教练说:“你刚才的驾驶操作又是错的,你在想什么?如果心里有杂念就不要来学车!”初听之下,我内心不服,认为自己明明在专心驾驶,只是进展缓慢,为何要被误解?带着情绪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让我反思到,教师有时会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揣测学生,将学生表现不佳归咎于不专心,而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和挑战。这可能导致师生间的隔阂与误解。

教练又说:“这么简单的操作你怎么反复出错?”这句话让我感到自责,仿佛自己的错误更加显眼。但深入思,我意识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犯错是常态,应被接纳与理解。教师不应随意斥责学生,而应将错误视为教育的契机,将其转化为进步的动力。

在我偶然成功完成曲线行驶后,教练告诉我:“你凭借感觉开车就好,不需要刻意去记每个点位。”这让我明白,学习没有捷径可走,需要详细的指导和踏实的练习。没有这些基础工作,学生难以真正掌握技巧。

二、他人的比较与自我认知

在学车过程中,我听到教练说:“你看某某比你晚来都考过了。”这种“别人家孩子”的比较让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向他人学习,但不应将他人的能力作为评价所有人的标准。学生可能会因为“同伴压力”而感到焦虑,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一个开放与轻松的环境来缓解这种压力。

三、考试失利后的心理与应对

在参加科目二考试时,我因轮胎压线而未能通过考试。那一刻我感到十分沮丧与无助。冷静下来后我开始反思,这次失败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生考试失利后的心理状态。他们可能会自责、无助和迷茫。作为教师需要理解并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找到失败的原因并指引他们走出低谷。

学生考试失利时往往会自问:“我努力了但为什么还是做不到?”这时教师应认识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并非所有人都能通过努力取得满意成绩。教师不应一味指责而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对那些进展较慢的学生。

四、归因与改进计划

在我科目二挂科后我发布了一条朋友圈意外地收获了朋友们的看法和建议。这些建议既有外部归因也有内部归因这让我意识到在分析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内外因素。在面对问题时我们既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因素也要从自身找原因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改进的契机。

以上便是我驾校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与思考希望能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启示。《教师报》2023年02月15日第11版

作者:王阳兰(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