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课表现情况总结


关于制造现场质量管理课程概述

对于制造业来说,确保工程的质量管理就等同于在生产过程中守护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此次的课程就是专门为那些负责于制造企业车间层面的管理者而设计的。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让管理者们掌握如何预防、控制以及改进本工程的质量工作。

企业背景介绍:

我司为该行业的民营企业佼佼者,拥有业内领先的地位,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目标学员:

主要针对那些负责质量、车间、工艺、成本等制造环节的现场管理者、工程师、主管及经理。

课程设计思路:

第一天,我们会进行现场的调研和与管理者们的访谈,明确课程期望和大家所面临的痛点问题。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将通过方法论、案例分析、研讨、经验分享,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进行授课。

课程大纲及其实施:

我们的课程大纲经过多次修订与完善。V1版本是根据我们初步的构想独立整理的;V2版本则是在与企业的高层领导进行沟通后进行了修订;而V3版本则是通过到达企业现场与各层级管理者深入讨论后所达成的共识版本。

为何会有这么多版本的修订呢?

一是因为有些管理者对质量管理的需求并不是很明确,需要逐步引导和理解;二是因为我们对企业及其学员的实际水平、接受程度及技能水平等并不是非常了解,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课程中调整内容;三是由于培训与项目辅导有所不同,我们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员的理解能力来及时调整课程的深度。这样的课程更加接地气,更加注重实用性。

三次大纲的核心内容:

自工程质量管理(自主质量控制)的核心思想是:“不接受、不制造、不流出缺陷”。这意味着每一个工程在作业工序中都要自主保证质量。

1. 工序内完全自检:操作者按照标准对产品进行自检,如首件检查和定时抽检等。使用的工具包括快速检测设备如卡尺和光学检测仪。

2. 自働化(Jidoka):设备具备自动检测功能,当出现异常时会自动停机,例如丰田生产线的安灯系统,一旦发现缺陷就会自动停线并触发警示。

3. 可视化问题反馈:利用看板和Andon灯等工具实时显示问题,以便快速响应。员工有权暂停生产线以避免缺陷流入下一道工序。

4. 标准化作业+防错设计:每个工序都明确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并内嵌防错机制,如错装零件时夹具无法闭合等措施。

5. 员工质量授权:通过培训使员工成为“多能工”,并赋予他们停线权和建议改进权。建立激励机制以鼓励员工发现并解决问题。

6. 快速问题解决(QRQC):当异常发生时,现场能够迅速分析根本原因并制定对策,以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7. 质量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每个工序的不良类型和频率,并通过柏拉图分析来确定优先改进的项。

自工程质量管理强调从源头控制质量,通过各工序的闭环管理大幅降低了不良品的流转和返工成本。例如某电子厂在焊接工序引入自检和防错夹具后,不良率明显下降,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一系列内容为那些致力于提升制造过程质量的同行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