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的来历与传说


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日,民间流传着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这个传统据说源自古代对一位诗人的纪念。

这位诗人名叫屈原,他是楚国的一位重要,也是一位深具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积极倡导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抵抗秦国的侵略。他的建议并未被当时的楚王所采纳,反而被了,并被流放到遥远的边疆。当楚国面临的边缘时,屈原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选择了投江自尽。

屈原投江后,人们深感痛惜。他们担心江中的鱼虾鳖蟹会吃掉屈原的身体,于是便将美味的食物投入江中。年复一年,这种习俗便成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纪念。

有一天晚上,一位老人在梦中与屈原相遇。他好奇地询问屈原:“我们给您投去了那么多食物,您是否已经享用?”屈原回答说:“那些食物都被江中的鱼虾鳖蟹抢走了。”老人忧心忡忡地问:“那该如何是好,怎样才能确保您能吃到食物呢?”

屈原给出了一个聪明的建议:“你们可以用竹叶将饭包裹起来,做成菱角形状的粽子。因为鱼虾鳖蟹以为那是菱角,就不会去抢夺粽子。”次年的端午节,人们按照屈原的建议,做出了尖角状的粽子并投入江中。

然而端午节后的一天,屈原再次出现在老人的梦中。他表示感谢人们为他送来的粽子,并称自己已经吃到。但遗憾的是,大部分粽子仍被鱼虾鳖蟹所食。老人急切地询问:“那我们该如何改进呢?”

屈原提出了新的建议:“下次送粽子的船只,应该装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归龙管辖,它们不敢食龙王所赐的东西。”从此以后,每年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就会装扮成龙的样子,划着龙舟到汨罗江边送粽子。这就是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