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尔最精辟的十句话
导读:
当鲜花置于窗外,它们传递着一种独特的情感,那是施予,是让美成为路人的陪伴,是养花者心中对他人的思考,是分享灿烂与笑容的愿望。而当花被安置在窗内,则是一种占有,美成为了私人的标识,养花者的内心专注于自我,自赏与自怜成为了一种情感寄托。问题的核心在于:施予的重要性。在人生中,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接受爱,显得尤为重要。
漫步在德国的土地上,路旁、乡村、街市以及每一个窗台上的鲜花灿烂夺目,与碧蓝的天空和碧绿的草地交相辉映。在这样的景致中,日尔曼人的稳重、自律和对美的追求得以展现。相较于德国的繁华与宁静,广州虽被誉为“花城”,但为何总是缺少那份特别的氛围和感觉?
方敏带我参观了她设计的东盛花园。整个小区的一楼被设计为镂空,种满了绿草和鲜花。她解释道,进入小区的人可以毫无阻碍地看到整个空间、绿地与花丛。当我站在小区门口远望,我深刻体会到当鲜花真正为他人展示时,那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油然而生。
我们习惯于将花养在自家的庭院或窗内,而德国的花却常常置于窗台之外,绽放在街市和行人的世界中。这仅仅是生活习惯或生活环境的差异吗?或许是的,但似乎又不仅仅是这些。
想到《相约星期二》中的莫里教授,他在生命的最后一课中不断强调:“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这句话如同一个强烈的回响,在我心中久久回荡。爱,被莫里教授视为唯一的理。
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建立爱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的文化往往缺乏这种深层的情感给予。我们需要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当我们学会这两点,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给予他人我们应当给予的东西,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将自己投入到爱中,为社区、为目标和意义而付出。这是施予的核心所在。当鲜花置于窗外时,它们以最美的姿态向世界展示自己;而当它们被置于窗内时,则成为了一种私人的享受。这正如生活中的种种选择,我们选择施予还是占有?
有时我们会觉得人们过于自私、缺乏理解与分享的快乐。生活陷入这样的境地时,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怪圈。当相爱的人不再相爱时,甚至有人会走向伤害的歧途。这一切的根源往往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地施予而不是只懂得占有。
当我们能够放下自我、关注他人时,我们才能真正地成就自己。现在应该是我们集中力量做一件主要事情的时候了——那就是学会施予。在这个社会衰退、不信任增多的时代里更加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明白施予是超越自我的行为它的具体表现是服务、分享和尊重它不求回报因为它本身就是最好的回报因此只有在不抱任何期望地奉献自己时才能给予他人真正的帮助。
当我们主动奉献自己超越责任和期望的压力时我们就能够实现生命的目标从而为生命注入力量与活我们的感动不仅仅是来自他们的人生经历更是因为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不平凡的生命意义正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不再是自己的生活享受而是自己能够给予什么正是这份希望使得他们的生命有了更多的意义和喜悦。
明峰的描述让我深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如此的纯粹与真挚学生们不远千里来到课堂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更是为了感受那份真挚的情感与智慧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人生的提醒与忠告他们感受到的是人间最纯最真的感情这种情感传递与交流是一种优雅的力量是一个教师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装点环境的鲜花还是在街头巷尾绽放的美丽都应该是一种施予而不只是个人的享受祈愿广州的“花城”不仅仅只是名字上的美誉更是施予的满径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室内的雅致。(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