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


【原创文章】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联合出力,共同托举,这正是“协同育人”最理想的景象。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一次考试分数、一时的得失、一件事情的成败,从而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失去信心,对学校应有的合作信任产生疏离。那么,一位理性、智慧的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家校观和成才观呢?

家长不应过分纠结于一次的成绩。人生漫长,孩子将面临无数的大考小考。一次优秀的成绩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一定会成为人生赢家,同样,一次考试的失利也不意味着孩子将永远无法取得成功。总有一些家长只看重分数,孩子考得好就无条件满足其所有要求,从不考虑这些要求是否合理;一旦分数不理想,就会大发雷霆,不顾孩子的意愿和需要,盲目地为其报名各种补习班。

明智的家长应将成绩视为孩子阶段习成果的一种检验,而非定义未来的唯一标准。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他们应适时地给予鼓励,让孩子拥有学习的成就感和持久动力;当孩子考砸了,他们应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所在,帮助孩子制定改进计划,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让孩子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和方向。

家长不应只看重一时的得失。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是先再成才后成功。有些家长在面对现实生活的挑战时,却失去了理智,甚至背离了这一教育之道。在孩子之间的小摩擦、小冲突中,部分家长不顾一切地参与其中,这无疑将自私与狭隘的观念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心灵中。老师正常的和合理惩戒是教育孩子的必要手段,但缺乏理性和信任的家长却将此视为对孩子的“委屈”,对教育合伙人视若仇敌。

一时的得失在孩子的长远人生中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得”与“失”的真正含义?有时我们可能赢得了暂时的胜利,却失去了友情和支持的力量;有时我们也许得到了经济赔偿,但却失去了人心。那么,正直、乐观、责任、包容等品质不应该是孩子们成长为人的理想模样吗?

家长不应过分计较一件事情的成败。在一次集体寻泉活动中,小悦因未能认出泉眼的名字而让妈妈感到丢面子,结果遭到妈妈的训斥。这样的情况在小悦身上多次发生后,她变得自卑、唯唯诺诺,甚至厌学。经过交流和引导,小悦妈妈逐渐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小悦也渐渐恢复了自信。这说明了一件事情的成败并不能说明孩子的能力和价值。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着无数可能性,只要找准其兴趣和优势,给予相应的引导和协助,培养其坚韧的心态,那么他定会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取得令自己骄傲的成就。

家庭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家长应拥有长远的眼光和智慧不被眼前的成绩、得失和成败所束缚。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做他们温暖的港湾给予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勇敢地面对挑战无惧风雨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途中会有起伏会有曲折但只要方向正确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定脚步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抵达理想的彼岸。在此提醒广大家长朋友们在育儿之路上要理性智慧地对待每一次的得失与成败以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态为孩子的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介绍:燕老师是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的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山东省和济南市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她以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广大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工作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和喜爱。

版权声明:.com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