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故事100字左右
民间传说。
借米尽孝,福气满家。仓廪皆空,亲情何报?在古老而宁静的静谧村,这两大问题如寒风般刺入村民的心中,揭开了尘封的往事序幕。
村里的阿福是个厚道的小伙子,家境贫寒,父母年老体弱。他一人靠着打零工和耕种仅有的几亩薄田来维持生计。那年老天似乎闭上了眼睛,先是春旱让禾苗在裂开的土地上枯死,后又是暴雨洪涝将庄稼冲得七零八落。
秋收时节,阿福家中的存粮很快便见底了,米缸空空如也,灶台上的锅也长久没有热气。眼见父母日渐消瘦,面色蜡黄,阿福心如刀绞。家无余粮,父母只能吃野菜汤,清汤寡水如何能填饱肚子、恢复体力呢?
阿福望着父母,眼眶泛红。夜深人静时,他躺在吱吱作响的,思绪万千。他决定第二天一早去村里各家各户借米。他知道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但为了孝顺父母,他决定试一试。
他首先敲响了邻居刘婶家的门。刘婶开门看到阿福局促的样子,猜到了他的来意。刘婶面露难色地说:“现在大家都过得紧巴巴的,实在拿不出多余的米。”阿福虽然心里一沉,但还是礼貌地谢了谢,转身去了下一家。
他接连去了几家,都是相似的推脱和闭门不见。阿福的脚步越来越沉重,希望如泡沫般一个个破灭。他来到了村里的老猎户赵大爷家。他犹豫再三,还是敲了门。赵大爷开门看到阿福,眼中闪过一丝不忍。
听完阿福的请求后,赵大爷叹了口气说:“孩子,我的存粮也不多,但念在你这份孝心上,我这还有半袋糙米,你拿去吧。”阿福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忙跪下连磕几个响头说:“赵大爷,您的恩情我记下了,日后定当涌泉相报。”
阿福抱着糙米小跑回家途中,却看到村口破庙前围了一群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个游方僧人正在讲经说法。阿福本想回家为父母做饭但僧人似乎有所感应抬头望向他开口道:“施主眉间忧色浓重家中可有难处?”
阿福一愣将家中缺米借米不易的情况如实告诉了僧人。僧人微微点头道:“善哉善哉!孝心可感天地你既然如此孝顺定有转机。”阿福虽然满心疑惑但还是决定按照僧人的建议去做。
此后阿福每天天不亮就赶到破庙清扫庭院、诵读。虽然日子没有改变父母依旧虚弱但阿福从未放弃他想着即使为了求个心安也要坚持下去。半个月后的一个晚上阿福在梦中见到僧人现身手指米缸轻念咒语醒来后发现米缸已经满满的都是白米颗颗晶莹剔透。阿福惊喜万分连忙叫醒父母一起看满缸的白米三人泪光闪烁感谢老天开眼。
阿福心里明白这是自己的孝心与坚持得到了回报消息传遍整个清平村那些之前闭门不见的邻居纷纷前来探望见阿福家米缸满仓都感到既惊讶又羞愧。阿福大度地分享了白米并劝告大家不要忘记孝道与善心。
从此以后清平村形成了一股暖流每家每户都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局面。村里的不孝子弟听闻阿福借米孝亲得福的故事后也都纷纷侍奉长辈更加尽心尽力。而阿福一家也将依靠那满仓的白米度过寒冬。
第二年开春阿福用剩下的米换了更好的种子精心耕作加上风调雨顺庄稼大获丰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多年后清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孝善之村村口立起石碑刻着阿福借米的故事以此警示后人以孝道为基、善心为引导即使在困境中也能迎来福泽。
过往的旅人路过此地听闻这段往事无不感慨万分铭记着借米孝亲背后蕴含的质朴道理愿将这暖心故事传扬四方让孝善之光永照人间。这个暖心的故事讲完了祝愿听故事的您家庭和睦、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