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后感150字


编者的话

时序,又逢一年清明时序的交替。在这个时节,孩子们的心中充满了对长辈的思念。他们珍藏着与长辈的温馨回忆,那些被时光雕刻的和满载爱意的信息,都成为了他们与祖辈之间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

年轮里的密码——读《觅渡》有感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成千上万的花草树木中,槐树以其独特的“国”字命名而显得尤为突出。翻阅当代散文家梁衡的《觅渡》,三株古老的国槐穿越千年的风雨历程,将英雄的悲歌、人间的烟火与百姓的苦难编织成一幅厚重的历史画卷。

在《秋风中的槐树与项羽》一文中,作者在项羽故里见到了这株传奇的国槐。这棵槐树不仅是项羽英勇传奇的见证者,其枝叶更是披拂着历史的痕迹。它似乎在述说着项羽的英勇无畏与对荣誉的执着追求。

而在《铁锅与槐》的故事中,被遗忘在角落的铁锅与老槐树共同见证了无数次的生死轮回与坚韧成长。这棵槐树不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更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它的花、叶、木都有其独特的用途,甚至在年代,许多百姓都依赖槐树度过了难关。

《死去活来七里槐》一文更是描绘了老槐树特有的重生之力。这种力量代表着在面对灾难时的顽强和坚韧,象征着文明的再生和重生。

每当我读到这些文章时,都渴望能够亲身体验这三株古老槐树的历史沧桑,去感受那无尽的岁月与文化沉淀。

近期征文通知及投稿须知

主题: 本次征文主题为【我读名著】,欢迎投稿您阅读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文: 我们长期征集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欢迎各位投稿人踊跃参与。

原创要求: 投稿作品必须是本人原创,严禁抄袭。如发现抄袭等违规行为,我们将按照相关规定取消其投稿资格并追究法律责任。

投稿方式: 来稿可投至我们的邮箱:[请参考文中邮箱地址]。或使用微信小程序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征文系统。请在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作品要求: 文字类作品一般控制在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图片类作品需为绘画、书法作品,JPG格式,单幅不超过3M。视频类作品需竖版拍摄,MP4格式,单个作品不超过100M。

《小苗》简介: 《小苗》是《北京日报》专为孩子们开设的创作平台。自1982年创刊以来,一直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等作品,通过报纸、微信公众号及APP等多元渠道传播,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喜爱。

感谢大家对《小苗》的支持与关注,期待您们的佳作!

《小苗》编辑组

日期:202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