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故事200字左右
清明那日,天色阴沉,似乎即将有雨降临。城外的土路上,行人们络绎不绝,大多提着竹篮、扛着铁锹,赶往墓地祭拜先人。路旁的柳树已然吐露新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抹抹翠绿的烟雾在舞动。
老赵早早地起床,在灶间煮了几个鸡蛋,又蒸了一笼软糯的馒头。这馒头用上好的白面制成,经过恰到好处的发酵,蒸出来既白且软。他将馒头、鸡蛋装进竹篮,又放入一壶烧酒和一叠纸钱,随后披上那件已穿多年的灰布褂子,踏上了前往墓地的路。
路上的行人逐渐汇聚成一条长队,向着城外的墓地延伸。老赵不紧不慢地走着,不时与熟悉的人点头致意。他们的脸上虽无太多悲伤之情,却也像是在完成一项庄重的仪式。
杂货铺的王掌柜赶了上来,手中也提着一个装满物品的竹篮。“老赵,今年又是独自前来吗?”王掌柜问道。
老赵应了一声,目光却被王掌柜身后的两个孩子吸引。男孩约莫十岁左右,女孩年纪尚小,都穿着新衣,欢快地在父亲身后蹦跳。
“孩子们非要跟着来,说是要给爷爷磕头。”王掌柜笑着说。
老赵没有多言,只是加快了脚步,将王掌柜一家甩在了身后。
墓地位于一处小山坡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众多坟头。有的墓碑整洁,有的则已略显荒芜。老赵熟门熟路地走到一座坟前,放下竹篮。他拔去坟头上的野草,又用铁锹增添了新土。
“爹、娘,我又来看你们了。”他低声说着,取出馒头和鸡蛋摆在坟前。倒上烧酒,纸钱点燃后,青烟袅袅升起,在灰蒙蒙的天空中消散。
老赵跪下磕了三个头后,坐在坟旁的石头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纸钱慢慢烧尽。远处传来鞭炮声和孩子的嬉笑声,他的目光不自觉地被吸引过去。他看到王掌柜正带着孩子们在不远处的坟前跪拜。
收回目光的老赵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清秀的女子,梳着旧式的发髻。
“秀兰,我也来探望你。”他轻声说着,手指过照片上的人像,动作轻柔得仿佛怕惊扰了照片中人的安宁。
思绪被拉回到前的那个清明节。那天也是阴沉的天气,秀兰还在世,他们新婚不久。在回来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他们躲进路边的破庙避雨。秀兰的头发被雨水打,脸颊上的水珠滑落。他本想帮她拨开湿发,却被她害羞地躲开了。
之后的每年清明,老赵都会先祭拜父母,然后独自走到秀兰的坟前。她的坟在另一片墓地,需要走更远的路。
纸钱烧完后,老赵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这时一个小石子滚到了他的脚边。他抬头看去,发现是王掌柜家的男孩躲在附近的坟后他。
“你在做什么?”老赵皱眉问道。
男孩有些害怕但还是走了出来:“伯伯,你刚才看的是什么?”
老赵下意识地藏了藏怀里的照片:“没什么。”
“是不是你妻子的照片?”男孩突然问道。
老赵的脸色微微一变:“小孩子别问这些。”说完转身欲走。
“伯伯我可以跟你一起去吗?”男孩却跟了上来,“我还没见过如此深情的人呢。”
老赵停下脚步回头看着这个充满好奇的小家伙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但看着他那双纯真的眼睛心中却突然涌起一股无奈的情绪。“这并不是什么好玩的事。”他最终只是如此说道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走到半路时细雨终于落下打老赵的衣裳他却并没有加快脚步而是任由雨水淋湿任雨滴打在脸上仿佛能让他更加清醒一些当路过那间破旧不堪的时他停下了脚步凝视了一会儿虽然比前更加破败但他的思绪却仿佛又被拉回到了那个年轻时与秀兰相遇的场景中……
雨越下越大老赵这才加快脚步向秀兰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