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升起的地方简谱


站在床旁,双叠,身体微倾,轻柔地着客人的身体。他的指尖在顾客掌下感知着节奏,同时心中哼唱着一首歌的旋律:“我要从南走到北,还要从白走到黑。”这似乎是在为的节奏打拍子。

“这就是生活”,这句话写在“折耳根乐队”的抖音账号上,伴随着视频的发布。,这位贵州的盲人师,同时也是这支由视障青年组成的乐队的主唱,他的日常生活就在白天与夜晚之间切换。

白天,他是忙碌的师,以技艺维持生计;而到了夜晚,音乐则成为他灵魂的寄托,是他在黑暗世界中的一束光。他们的室虽小,仅能容纳三、四张床和一些必要的设备,但它却是他们生活与梦想的交汇点。

从早到晚,和乐队的伙伴们在有限的空间里等待着客人和工作的到来。他们的手指在客人的身体上灵动地移动,时而推、捻、揉、拨,时而敲、按,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至少一小时的专注。当生意好时,他们甚至能从早忙到晚,手指在穴位上机械般地落下。

当夜幕降临,这间小屋便化身为他们的音乐工作室和直播间。键盘、吉他、鼓和直播设备一一就位,这就是他们的排练室和表演舞台。

乐队的成员们各自拥有自己的故事。对音乐的热爱始于一次发烧导致的失明,但他心中对音乐的向往从未减弱。陈克兴从小没有正式读过书,但音乐成为了他最好的朋友。他的指法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再一遍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而彭万海则是个热心肠,他与等人的交集,最初源于一次简单的帮助。

他们的音乐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们曾四处流浪,卖艺为生,也曾因为艺术团的经营问题而遭受欠薪。诗和远方的梦想终究要回归现实。他们渴望稳定的生活和收入,也希望成家立业。于是,他们选择回到贵阳,这个他们的故乡。

在这里,折耳根乐队的想法诞生了。他们以贵州人爱吃的折耳根为乐队名,寓意着即使生活在阴暗中,也如折耳根一样坚韧不拔,终将向阳。他们用盲人师和乐队成员的双重身份感受着白天与黑夜的交替,眼前虽是黑暗,但心中已有画面和色彩。

他们的音乐中充满了贵州的元素和文化。他们尝试将贵州的多元文化融入创作中,希望通过音乐让更多人感受到贵州的魅力。他们的音乐中加入了笛声,使得整个乐曲更加丰富和独特。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折耳根乐队开始在贵州小有名气。他们的演出邀约越来越多,抖音上的点赞数也在不断攀升。随着名气的增长,也出现了质疑和嘲讽声。但他们选择淡然面对,出名后的日子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太大改变。他们仍然需要为生计奔波,白天做师,晚上则排练和直播。

他们谈及未来时充满期待,“三年内出专辑”,“上音乐节表演”,这些都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更希望自己的音乐能够鼓励生活在困境中的人。

在南方艺术公园的专场演出中,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音乐与观众产生了共鸣。当唱起《蓝莲花》时,全场观众跟随旋律挥舞着手中的手机手电筒。那一刻,他们的世界仿佛被点亮了混响的旋律所包围。

这就是折耳根乐队的故事——一支由视障青年组成的乐队他们用音乐和坚持书写着自己的生活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