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永 恒 的 美 感 与 生 活 态 度
最近,我开始钻研的古画,尤其对仕女图和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古装电视剧虽然数量众多,但很多审美偏向现代,与古人的审美相差甚远。我更想从最接近真实的角度,探寻我们古代先祖对美的定义。
图、仕女图,无疑是文人士大夫对理想女的描绘。画中器物、人物都特别有趣。最先吸引我的,当然是脸。那么,古人们是如何定义他们的“高颜值”标准的呢?
在2020年的今天,我们见识了世界各地的多样性美丽,却渐渐对自身文化中的美失去自信。现代审美被消费和世界潮流所影响,东方温润小巧的脸孔与西式深轮廓立体五官成为主流。看看我们的古画吧,你会发现,细长窄的眼睛在古代是被视为美丽的象征。
古人偏爱丹凤眼。收藏在故宫博物馆的《十二图》就是铁证。她们或在品茶、赏雪、阅读、补裘,各有各的衣衫、头饰、性格与兴趣,但大部分都有一条细长的柳叶眉和狭长的单眼皮眼睛。
我们不应该被单一的审美取向所束缚。最理想的妆容应该是根据个人的条件,化最适合自己的妆。有些女士适合眼角上挑的丹凤眼,有些女士则适合水杏眼。何必非要追求一种统一的美丽标准呢?
为什么人中有那么多单眼皮呢?这与我们东亚人的基因密切相关。我们与蒙古人种更为接近,拥有特定的面部特征,如浅眼眶、单眼皮或内双、眼角上扬等。尽管有西方典型的大眼睛审美存在,但我们的面部轮廓更加柔和。
在古代,人们对天然狭长明眸的欣赏大大方方地展示在月份牌里。柳叶眉、细长眼,加上浅浅的双眼皮褶和恰到好处的卧蚕,圆润的脸庞,这些都是民国式的标志。而现在,当我们追求大眼睛时,很容易忽略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事实上,“脸”并非只是一种固定的模样。前两年西方杂志塑造的形象,高颧骨、眼睛狭长,并不被所有人认同。但我们能在古画中找到古老的美丽模板,那是古代的样子,也在不断的文化交融中发展变化。
如今的超模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她们的面孔虽与西方有所不同,却有着我们古代传统的影子。细长脸、高颧骨、宽眼距、塌鼻梁...这些都是传统的特征。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对“东方”的理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完美之处,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每个人的独特魅力。完美并不存在,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的。超模的面孔,更接近我们历史上真实的东方审美。
新时代的美丽标准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我们对美丽的追求和热爱。让我们摆脱单一的审美束缚,发现并展现自己独特的美丽。
本文为原创内容
[关于F]
与你一起收集生活灵感
我是F,专栏作家
在这里,与你分享好物、艺术与生活之美
业余观察繁华世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