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哲学与艺术
非常感谢林语堂先生的著作《生活的艺术》,它为我带来了丰富的思考与感悟。
生活的艺术,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生活哲学。简单来说,就是掌握“度”的平衡。正如辛弃疾所言“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这表明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应避免“过度”。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应遵循这一原则。
在物质生活方面,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适度。饮食、等,若过度或不足,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林语堂在书中谈及生命的享受时,提到人类的快乐源于生物性的愉悦。他引用了一位大学校长的新生演说,强调了适度的重要性。这也让我联想到老年人的生活问题,他们常常需要与物相伴,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也时常出现。如痔疮患者需防止便秘,而防止便秘又需借助物,但物的使用又可能对胃造成负担。这些问题无不体现了生活中的矛盾与挑战。
在精神生活方面,林语堂对“真文学”和“真实文学”的论述深得我心。“真文学”是作者真实的观察、感受和表达,而非简单的摘抄。“真实文学”则是心灵与生活相碰撞的记录,观念如流泉般涌现,非写不可的冲动促使文字产生。与此相反,如果为了名利而出卖良心,发表之论,那是对心灵的伤害,如同堕胎一般,落地即死。林语堂还强调了做人的原则与做文的原则,告诫人们不要贪图名利,因为真正的名望往往是在死后才能获得。这让我们反思,不要让灵魂和欲念发生病变,不应以物质的追求和奢望来衡量进步或精神安宁的所在。
读林先生的书总是给我一种轻松又深刻的感受。他的文字如同拉家常般亲切,而整理他的读书笔记则是一种崇拜的举动。我曾整理《生活的艺术》的笔记达35000字之多,A4纸整整27页。这仿佛是对书籍的再次阅读与理解,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林先生的思想。
在《生活的艺术》中,林先生推荐了许多书籍,这些书籍都成为了我购书的目录。如张潮的《幽梦影》中所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这让我明白生活是永远读不完的书,真正的“生活的艺术”是一生都要“读书”。
生活的艺术应该如同艺术的生活一般。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中的许多观点与现代提倡的“康养”概念相契合。特别是他提出的“人类因预防疾病而进食”的观点,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健康指导。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身体,不要等到出问题了才后悔莫及。我推荐大家阅读林语堂的书,无论是书中的一纸一卷还是生活中的一菜一饭,都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生活的哲学所在。
《当代散文》作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的刊物之一,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的作品。我们欢迎更多的山东籍散文作家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一同分享散文创作的快乐。同时我们也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以及举办各种散文活动。如有兴趣或有疑问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联系电话为XXX-XXX-XXX(多部电话任选其一)、投稿邮箱为:。欢迎关注我们的壹点号当代散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