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人桩的尺寸和做法
咏春木人桩的深入探讨与解析
(一)
咏春“木人”的由来与特点
咏春“木人”源自峨眉派五梅大师的独创,它是咏春派中一种高级搏击拳术。的练习,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学习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练习木人桩的目的是使身手变得灵敏,桥手(即拳法中的手臂动作)变得坚实有力。这套拳法中包含了擒、拿、挂、捎、插、抛、挤等多种技巧,以及穿桥、伏手、搭手、摊手等法,其中还特别提到了偷漏、撩阴虎尾、勾脚等独特动作。
木人的结构与作用
整套“木人”分为上下两大部分。上部分从起式开始,至月影结束,共有十五招一百个动作,主要是针对外家手法设计的;下部分则从收势开始,包括了十三招六十五个动作,是针对内家手法以及本门技法所设的应变之策。有句俗话说:“化折求对手,有师更需求,无师无对手,镜与桩中求。”这其中的“桩”,就是指的木人,在没有师父和师兄弟在场时,通过木人桩进行化折的练习。
传统咏春木人桩的尺寸与设置
传统的咏春木人桩,其木料长二米四,直径方面头部为25~30公分,下部为20公分。在地面上竖立的部分为180公分,其中入地部分深达60公分。地下的部分为四方形,且需要挖一个平阔一米深的一方坑洞,并倒入水泥石料进行固定。桩的四周留有三分空隙的活动边界。地面上的木人桩头部会雕刻或绘头形象,身上装有三只木手。其中上两只手与位置对应,下一只手则与肚脐位置对应。在膝部水平位置设有一只木腿,并以90度角度配以脚部支撑地面。手的长度是25公分,嵌入木桩内并从背后穿出,用钉子固定。(见图一)
(二)
伏手与桥手的练习方法(见图二、图三)
伏手的练习需要注重身体的协调与稳定,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强化肌肉的记忆。而桥手的练习则更加注重手的灵活性与力量控制,通过与木人桩的互动来提升技巧。在练习过程中,应结合呼吸与意念,以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三)
后续篇章预告
下期我们将继续深入介绍咏春木人桩的练习方法图解,从第一式开始详细解析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和技巧。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