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心思想20字
从来就没有万能的救赎,更无全能的神明,一切都得依靠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努力。
——这正是施老先生创作《水浒传》所想传达的中心思想。即使他当时尚未聆听《国际歌》的旋律,这种深刻的哲理已然在他的笔淌。
以武松为例
你看那宋江,轻信了宋朝皇帝的承诺,被招安,为赵家王朝东征西讨,战功赫赫,最终却只换来一杯毒酒的结局。这不禁让人深思,皇帝的承诺是否真的可靠?
梁山好汉们盲目相信了带头大哥宋领导,然而他们所追随的“及时雨”宋公明却并不公正明智。他实际上是一位“送师傅”,让众多梁山好汉白白地献出了生命。宋江用昔日歃血为盟的兄弟们的生命和鲜血,成就了他一个人的“忠贞”之梦。
皇帝不可靠,大哥亦不可靠。在梁山水泊中,许多人的死亡并非都是冤枉的。
真正的智慧和清醒者,其实只有寥寥几人。
第一位是鲁智深:他一生嫉恶如仇、憨直单纯,凭借禅杖劈开生死路,铁拳打杀大恶人。正是由于他一生保持了人格和精神的独立,最终才得以善终。
第二位是燕青:他是梁山水泊中最玲珑剔透的人物。虽然身形不及任原粗壮,力气不及李逵野蛮,但他却是一位摔跤(相扑)高手。燕青懂得“借力打力”和“四两拨千斤”的巧妙之处,加之他的忠诚和风度,使得他能够逍遥尘世得以善终。施老先生自然不会让这位妙人惨淡收场。
第三位则是武松:他是个彻底的实用者。他在景阳冈上打死老虎后声名大振,阳谷县令想封他为都头,他立刻表示感谢。他也在无意中助纣为虐,参与了县令的行为,导致自己亲兄惨死、断臂变残的悲剧。尽管如此,施老先生对这位“天人”仍心存怜悯。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好汉如“混江龙”李俊等,因各种原因未饮毒酒而暴毙,他们的存在感虽不高,但也可算作是那“半个”清醒之人。
施老先生在创作《水浒传》时已年过七十,他的人生阅历丰富,文武双全。他以老者的眼光回顾平生经历,采撷民间平话,深入研究历史,写起江湖草莽英豪、市井人情世故来游刃有余。他想要告诉读者的,正是那无处不在的虚无:皇帝、大哥、、情义、名利、欲望……皆如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