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读后感500字小学生作文
最近,我深陷于品读林清玄的散文作品中。我先后品味了他的《穿越沙漠的河流》和《桃花心木》的感悟,今日我又被一篇散文所触动。这篇作品我已经在前几日阅读过,实际上在数月前也曾翻阅过,但当时并未深入领悟,只是将其作为普通文字浏览而过。近期我因停工而有了更多的时间与思考,这或许也算是一件好事。
现在,我从事阅读推广工作,每日读书已成为我不可或缺的必修课,而读书笔记则是我对自身阅读的一种良好输出方式。这也让我领悟了更多人生的哲理,并更加坚定了书写的信念。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
《遗憾的完美》一书中的文章,我采取的是选择性阅读的方式,先看标题再细读内容。这也是我读书的习惯之一。我选择购买这本书,也是因为其书名吸引了我。尽管书名听起来有些悲伤,但书中的内容却并不消极。我非常推荐大家阅读林清玄的文字,就连学生也可以在课本上看到林清玄的文章,比如《穿越沙漠的河流》就曾出现在英语阅读中。
今天我选择分享的主题是香椿树的故事,它源于我的故乡回忆。老家门前有一片空地,空地上有一口老式的水井和一口令人难以忘怀的粪坑。这棵香椿树就生长在粪坑旁边,在井水的滋润和粪坑肥料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正如林清玄在书中所述,“它可以长到三四丈高”,而且生命力极强,只要有种子落在地上,就一定会有新的香椿树苗生长出来。
在我们小时候,我们并不喜欢这棵树,甚至称其为“臭椿”。它的味道实在太特别了,仿佛一闻就会让人窒息。我们小时候见到地上的嫩苗都会随手拔掉。难以想象的是,竟然有人会喜欢这种味道。在某次买菜时看到香椿,我忍不住疑惑它的食用方式,但老板却告诉我:“你觉得不好吃,有人觉得好吃。”是的,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受都是独特的。
我曾经认为这棵香椿树的味道是由旁边的粪坑造成的。当我读了林清玄的散文后,我意识到香椿树原来是有香椿和臭椿之分的。我之前一直将那棵有臭味的树误认为是林清玄所描述的那种。香椿可以食用,而臭椿则不宜食用但具有用价值。尽管它们的外观相似,但在采摘时必须仔细区分以避免误食。
如今误会已解除,然而我仍不敢尝试食用香椿。可能是因为那童年的记忆太深刻了,那股臭味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中。对于我而言,尽管臭椿树的回忆并不如林清玄笔下的香椿那样诱人清香,但也并不伤感。对我来说,臭椿树也是一种记忆的象征,让我时常回忆起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虽然平淡却也美好。